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解读】本材料摘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名著《共产党宣言》,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完成。因此,《共产党宣言》对于我们学习世界历史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强调,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西方国家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断扩张,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而正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来的、对国际市场、国际分工的新要求,汇成了一种强大的动力,促进了“世界历史”的真正出现。2.尽管马克思没有用“全球化”这个概念,但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全球扩展的本性及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预见到资本主义通过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带来生产、消费和文明的相互依存和世界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当代社会的所谓全球化。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今天的全球化并不完全一致。全球化实际上是马克思当年所描绘的“世界历史”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更高的阶段。4.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2.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包含着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销售的越来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穿越国家的和地区性的政治边界的经济活动在拓展(更确切地说是不断加快的拓展)。它反映在有形的和无形的商品和服务(包括所有权)通过贸易和投资途径在不断地加快流动,通过移民途径进行的人员流动也在加快。用心爱心专心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是生产在空间上的重新安排、工业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渗透、金融市场的扩散、同一种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南方国家内部及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之间和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人员流动速度的加快、由此而来的移民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冲突、全球范围内正在催案的对民族的喜爱。经济全球化可以表述为一种函数关系,既是指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基础的各种物品和资产变量的结构性变化过程,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分化与重组的互动过程。经济全球化涉及到每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这一函数中的变量之间不一定总是呈正相关。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相互联系与交往,而且,这种经济关系达到了一种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以致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的状态。──谈世中等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解读】上述材料摘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谈世中等学者所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