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的德育价值浅谈【摘要】在家庭教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家训文本就是指的传统家训,同时还包括根据家训文本开展的治家教子的训导活动。我们对传统家训中的德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并且对于当前文化建设加强、增进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探讨了传统家训的德育价值,以供参考。【关键词】传统家训思想价值德育分析【中图分类号】B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202-01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从道德发生学角度看与中国道德传统息息相关。事实上,无论哪个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一、传统家训德育思想价值分析1.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内源性资源,对培养公民良好道德品质,提升社会伦理风尚非常有利在我国漫长的社会演进过程中,家训德育思想已然成为中华文明道德史上最显著的文化特性。随着朝代更迭以及民族融合,中国传统家训体现了不同朝代特定的道德观念,传承具有普适性价值的传统道德思想。这种普适性不仅体现在“不管是帝王、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家训都将勤俭作为一种修身美德”,还表现在“历朝历代的传统家训都把诚信看作是立人之本,是做人的道德支柱”。其实,无论是勤俭还是诚信,都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可见,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家训依然可以给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优秀资源。2.为家庭德育提供历史经验,有助于构建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由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四系统观”,还是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关于儿童发展同心圆理论,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家庭在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之一。家庭教育历史悠长,家庭文化博大精深。纵观中国历史,很多名人的成才都与严格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德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却出现了教育目的功利、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式极端等种种弊端。因此,在反思当前问题时,可尝试从卷轶浩繁的家训古籍中寻求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源。我国古代家训内涵丰富,记载了不同时期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有的学者从整体出发,认为传统家训在处理爱与教、智与德、气节与利益、律己与教子、为国与为己等关系方面给当代家庭德育提供了有益启示。有的学者就某一代表性家训出发,认为其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家庭人伦关系的凝结以及个体道德义务的形成等启示良多。不少学者坚持古为今用原则,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中华传统家训德育经验,希望通过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的深人研究,优化家庭德育,继承家庭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家风。3.为解决现代道德问题提供新思考,为当今道德困境才旨明出渭乡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有物欲膨胀致使市场失范、价值多元引发道德失衡、工具理性造成德育失灵等诸多问题出现。而为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需要对中华家训文化弘扬,对民间化德育范式创设;借鉴传统家训经验,对生活化德育方式推行。从道德法规角度出发,认为家训中的家法族规是道德的法律化,是一种在法律与人情之间介入的道德规训,对家族乡里的和睦与社会的秩序化的功效不可忽视。但是,不管是道德的生活还是生活的道德,人是根本,道德离不开个体本身。因此,不论是以《颜氏家训》为个体案例,对古代家训在品德培育中的作用机制分析,还是从魏晋南北朝文人家训中对理想人格的建构与实践进行探析,学者都力求为使当今道德问题解决而寻求途径。无论用何种方式,我们都必须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家训的德育思想,为解决现代道德问题提供理论资源,最大化地使德育实践方式丰富。二、传统家训德育思想研究不足与前景展望1.研究不足第一,研究视角相对局限。多数学者从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视角,对传统家训德育思想进行摘录和阐述,导致研究成果的局限性。虽然有个别学者尝试从教育学、系统学的视角对家训德育思想进行分析,但仍未探索出家训德育思想的内在规律性、科学性及独特性。第二,研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