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中学2013届九年级语文二轮复习课时方案古诗词鉴赏(1)专题内容: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复习目标: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对词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意的分析和概括等。2、能赏析其语言(从遗词、用句、修饰等方面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3、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导学活动(以达成复习目标作为贯穿全课活动的一根“红线”,从助你补缺、给你定标、请你点击、引你运用、为你指点、推你提升等6个环节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考点分析:中考的诗词赏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赏析作品的形象:是诗歌中主人公或诗人自己的形象;B饱含诗情的自然图景,即意境。中考主要是对人物形象和意象的鉴赏。2.鉴赏作品的语言:A考查分析作品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揭示语言所包含的具体意义;B分析作品语言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领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重点是理解诗歌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等。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A掌握修辞手法;B掌握表达方式;C掌握其他表现手法。知识梳理一、理解诗歌的形象(意境)(一)常见艺术形象爱国征战类1.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2.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4.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思乡怀人类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热爱自然类6.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二)常见意象诗是意象的表现,是形象的艺术。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古诗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思乡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红豆寓相思之情,竹林寓闲趣,菊花寓高雅之士,莲花寓君子操行,孤灯寓孤苦之意,秋虫寓凄凉之意。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二、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理解诗歌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是鉴赏诗歌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涉及最多的有忧国忧民感时伤世、建功报国抒发志向、思念家乡怀念亲人、寄情山水歌颂自然等。A.忧国伤时。如揭落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春望》。B.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曹操的《观沧海》、陆游的《书愤》、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C.思乡怀人。如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等。D.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如王维的《山居秋螟》、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例题精讲(分析意象,把握情感)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鸣,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①此诗作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