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激励与教育发展制度激励与教育发展制度激励与教育发展制度激励与教育发展一、为什么制度重要?一个令人困惑的案例学校要求教师填写暑期培训“问题单”,即要求教师写出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真正需要怎样的培训以及教师对培训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建议等,同时要求教师认真地写好教案。结果,教师都不认真地去做这两项工作。——教学管者就很困惑:为什么会这样呢?对这种现象的两种常见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教师的教育观念有问题转变教育观念: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第二种解释——教师的素质有问题。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低、产品缺乏竞争能力的状况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改变,农业科学技术之所以得不到普遍推广,宝贵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之所以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人口增长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劳动者素质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三种解释——制度分析理论的解释: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有问题对此的解释是:教师认真填“问题单”、认真写教案与不认真去做,没有什么差别。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着对教师不当激励的问题。放大一点说,是学校整个的工作作风存在着问题。这种工作作风同样是制度不当激励的结果。基础设施概念与教育发展•基础设施是持续发展之本•基础设施不仅指物质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指社会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由制度构成,制度……使投入转化为产出(学校办学的社会资本)。•基础设施关键在于要有一个适当的制度。——奥斯特罗姆著:《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囚徒困境两个嫌疑犯被分别拘留于两个牢房。检查官确知他们犯有特定的罪行,但没有充分证据在审讯时定罪。于是他对每个罪犯说,你们每个人有两种选择:坦白警察局所确信的罪行,或者不坦白。如果俩人都不坦白,那么他们将被判一年徒刑;如果他们俩人都坦白罪行,将被判5年,但如果一人坦白一人不坦白,那么坦白者被判3个月,而不坦白者则被判10年。囚犯的策略选择乙犯甲犯不坦白坦白不坦白各1年(次优)甲10年(最坏)/乙3个月(最优)坦白乙10年(最坏)/甲3个月(最优)各5年(次次优)每个人的最优选择带来较坏结果哈丁公地灾难哈丁要求读者设想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牧场,每个牧羊人都从他的放牧中获得直接利益。为了获得更多的直接利益,并且每个科技兴邦人过度放牧所承担的只是延滞成本,所以每个牧羊人都会过度地放牧,结果导致牧场的退化,以至于最后每个人牧羊人都无法再通过放牧来获得直接利益。哈丁写道:这是灾难所在。每人人都被锁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每个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最终的结果是无利益。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我们不说要提高囚徒的素质或转变观念,我们也不说要提高牧羊人的素质或转变他们的观念,那么面对教育,我们为什么在反复地叙述着“转变教育观念”或“提高教师素质”之类的话语呢?对开始时我们所提到现象的分析教师填写“问题单”和认真写教案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种成本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时间成本、二是智力成本。教师填写“问题单”和认真写教案的收益则归于零,即写得好与不好,对所有的教师教师都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要认真去写呢?因为认真或不认真,结果都是一样。为什么会出现下列现象?•据媒体报道,江浙一带的中学,为尖子生提供的条件比青年教师更为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