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2届高中历史-5.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解析与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VIP免费

2012届高中历史-5.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解析与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1/7
2012届高中历史-5.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解析与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7
2012届高中历史-5.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解析与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3/7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标准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道与了解1.《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发展2.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与运用?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批判与创新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知道与了解1.李大钊发表的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性文章2.从社团和刊物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在各种新思潮竞起和争鸣的过程中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理解与运用?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解析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解析】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封建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1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激化矛盾。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民主共和的观念不断深入,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来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解析】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解析】(1)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条件。(3)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成为世界革命的潮流。(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其革命理论的价值。(5)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难点突破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突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正如陈独秀一针见血所指:“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可见反对旧道德在本质上是撤除封建专制势力的精神保护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新文学和2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2届高中历史-5.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步解析与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