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练习,具有实感性,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是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引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手段、选择一定的形式作用于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在情感—社会性方面获得发展的过程,即达成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的过程。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幼儿园社会教育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练习,具有实感性,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社会领域的教育方法体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领域:年龄特点:3—4岁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做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有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愿望。对父母有着恒强烈的情感依恋,对经常接触的人也能形成亲近的情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同时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长发生纠纷,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指导。幼儿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必须经过体验,内化幼儿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性行为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内容与要求1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①创造机会,使幼儿使用自己的姓名,知道自己性别,年龄。②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如穿脱衣服,收放玩具等,从而感受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对自己有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动、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①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示范的方法,使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成人打招呼。②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知道同伴的名字,并创造条件,使其初步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①利用生活环境(如盥洗,如厕等)引导幼儿学习轮流,体验规则的作用,初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②教育幼儿不侵犯别人,用适宜的行为与同伴交往(如不打人,不咬人不抓人等,)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①在幼儿遇到困难挫折时,鼓励幼儿不要害怕会寻求帮助②在教师的鼓励帮助下,使幼儿能坚持做完一件事,获得成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喜欢来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同伴,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②让幼儿记住父母的姓名,了解他们喜欢做的事,感受他们对自己爱,知道不打扰父母的工作和休息③引导幼儿认识经常接触的成人,感知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初步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6初步了解社会常识。①利用实地参观等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幼儿园和家庭周围的环境。②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等③开展丰富有趣的节日活动,使幼儿乐于参加。幼儿发展评价要点:①是否情绪愉快,稳定,愿意参加班级活动②是否愿意与同伴教师交往,有初步的分享意识③是否知道班级常规并有一定的规则意识④是否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坚持做完一件事⑤是否能对父母和其他关爱自己的人表示出尊重⑥是否能对周围环境表示出一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