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局面结束和西晋兴亡的概况2.掌握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3.知道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4.理解江南地区开发原因、表现和影响魏吴263年266年280年⑴什么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⑶三国中哪国最强哪国最弱?⑵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⑷魏国大权逐渐被谁所控制?西晋的建立者、时间、都城?何时统一全国?赤壁之战①政治上: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基础②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为统一提供物质条件魏国、蜀国司马懿、司马炎、266年、洛阳、280年灭吴统一全国西晋1、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动脑筋: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材料一:教材P108页第三自然段。材料二:材料三:①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奢侈之风盛行,在位皇帝弱智)②②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统治集团争夺帝位的八王之乱耗竭西晋国力;之乱耗竭西晋国力;③③民族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压迫)起兵反晋。(266年—316年)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江南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东晋的建立及与前秦朝的对峙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前秦政权在苻坚领导下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背景:前秦意图统一南北时间:交战双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结果:影响:北方再度陷入战乱,南方相对稳定383年前秦──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从前秦方面看,1、前秦军队大多来源于少数民族和汉人,不愿为前秦卖命。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骄傲轻敌。从东晋方面看,晋军英勇善战,正确的战术。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北齐北齐西魏西魏北周北周十六国十六国北朝北朝南朝南朝梁梁齐齐东晋东晋西西晋晋北魏北魏东魏东魏宋宋陈陈材料一: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史记》》材料二:材料二:江南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宋书》》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2、材料二中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何时?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三国两晋南北朝动脑筋:阅读教材P111-112页思考江南地区在江南地区在魏晋魏晋南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有何表现和影响?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有何表现和影响?自然条件的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北方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统治者重视农业是生产,兴修水利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政府政策:④劳动力与技术:原因表现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中原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①战争破坏②少数民族内迁,畜牧业有所扩展③两汉时期的过度开垦导致环境恶化第一个时期西晋兴亡第二个时期东晋十六国第三个时期南朝西晋代魏和三国结束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西晋灭亡东晋的建立前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南朝政权的更迭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魏国B.西晋C.东晋D.蜀国2.成语“草木皆兵”的源于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3.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鲜卑C.羌D.羯4.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A.西晋B.东晋C.宋D.前秦搏击中考搏击中考6.前秦王符坚重用的汉人丞相是A.王莽B.王猛C.王导D.王敦7.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B.西晋前秦B.东晋北魏C.西晋北魏D.东晋前秦8.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