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观与高中历史张爱琪高考史观题1、近(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3、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4、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5、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6、革命史观的要点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隆重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去剖析这两大历史事件。高中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我们改变落后的观念。只有改变旧的观念,才能经得起新课程教学测试的检验。1、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教学内容认识新史观:现(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等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社会史观文明史观(1)文明史观之由来世界:伏尔泰《风俗史》----先河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创立汤因比《历史研究》----发扬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威尔.杜兰夫妇《西方文明史》布罗代尔《文明史纲》中国:东北师大1999年成立“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大系》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计翔等人著《世界文明史简编》齐世荣主编《人类文明的演进》樊树志《国史概要》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启良《中华文明史》赵毅和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2)文明史观主要观点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史也是世界史,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首先,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其次,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将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古代中国文明史分期: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先秦时期2.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3.中华文明的高峰--唐宋时期4.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元明清工业文明一般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被称为现代化正式来临是在18世纪中期(1)资本主义模式:两种类型:一种是原发型现代化国家:如,英、美、法发展特点:现代化发展得比较平衡;农业社会的传统因素逐步得到消除;政治上也确立了民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