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对待“学生打老师”“学生打老师”少见,但确实存在。如何处理“学生打老师”这样的事件呢?还是那句话:区别对待。其实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无处不在,即使再优秀的教师也无法让所有的学生折服,也就难免在教育中会出现或大或小的矛盾。而学生出手伤人也会有N种原因,不能一概而论,那么解决的办法也就无定论了。举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记得那年,初二一班的班级里有一个自小父母娇惯成性、性情暴躁的男孩,虽说聪明,却不肯努力,每到期中、期末测试,甚至平时小考都要找各种理由逃避,不想让真实成绩示人。这里所说的各种理由包括无缘由的打骂学生、与教师无理取闹等等,很难缠的一个孩子。因为这个学生的原因,平均每个学期换一个班主任。当第三个班主任上任后采取了表扬加鼓励的策略,起初很见效,似乎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教师没把握住度,一味的表扬没有必要的批评做支撑,很快就出现了另一种现象。那天,间操上,这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不认真做操,甚至打闹,班主任当时站在班级队伍的后面,手里不自觉地玩弄着从地上拾起的一枚小石子。看到这个情景,老师不假思索的把手中的石子扔向与这个孩子一样不认真做操的刘姓同学,老师的本义是刘姓同学一向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同学,想以此制止两人的小动作。不料,刘姓同学当中被“打”觉得很没面子,随即与老师争吵起来,当时就质问班主任两个人同时犯错,为什么只是惩罚他。班主任被问得无言以对,觉得学生与他在全校面前反驳是不尊敬他,就伸手去拉刘姓同学去办公室,结果刘姓同学用力一甩,收不住的空拳击中了个子矮小的班主任头部。班主任本就有高血压的毛病,这一来一往加上气往上涌,顿觉头部不适。当时,刘姓同学也吓呆了。班主任很激动,一个单位工作的爱人更加激动,即刻电话约来了家长。诚惶诚恐的家长随即带领班主任打车去县医院就诊,做了脑部CT,拿了一周的后续治疗药品,又付了营养费。家长花了三千多元之后,让孩子跟老师赔礼道歉,返校上课。班主任觉得没法再管这个班了,借故身体不适辞去了班主任工作。不久,孩子也辍学了。针对这件事,大家的声音不一样。一种声音认为,对于敢冒犯老师的学生就该“好好制制”,另一种意见觉得老师小题大做、得理不让人,错误的给了学生一种导向,且没有把握住树立威信的好机会。我比较认同后一种观点,因为就事论事,本身老师的行为不够严谨(在身后向刘同学扔出的石子虽然不大,但足以让该同学感到惊吓),再者,刘姓同学平时还算听话,而和他一起犯错的经常违纪的学生并未受到批评,单单批评刘姓同学,明显的处事不公。况且,班主任的头只是被无意的碰到的,并无大碍,高血压病是此前就有的。如果此时班主任能够宽宏大量,主动原谅刘姓同学,事情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件事在社会上影响不小,班主任处理问题的偏差损害了自身形象,从某种程度上也对学校教育起到了负面影响。所以,学生“打老师”的处理不能简单的按照找家长、领回家教育等方式进行,要依据具体情况,从教育挽救的目的出发,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