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德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新世纪,从德育作为素质教育之首,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再到“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是对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大发展,也是对教育本真和德性的回归,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德育的规律。1978—2020年,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重大进步的40年。学校德育工作从“文革”之后步入正轨有序的发展,并在改革中不断深化与发展,不断探索和完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事业。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我国学校德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学校德育的恢复与整顿(1978—1982)1966—1976年,十年“文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校的各项工作也遭受了全面破坏。改革开放后,要尽快从“文革”的灾难与创伤中走出,首要面临的是拨乱反正,在拨乱反正中整顿学校秩序,恢复以教学为中心。十年“文革”,“四人帮”制造了“黄帅日记”“白卷英雄”“马振扶”等事件,树立了“文盲加流氓”式的“英雄”典型,用剥削阶级最腐朽最反动的思想来毒害青少年。其对教育事业的破坏,不仅造成科学文化教育质量惊人下降,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败坏了学校纪律,腐蚀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风气。彻底清除“四人帮”所造成的恶果,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此,xxx在1978年4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革命化。”1.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处理好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教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学校成为阶级斗争的阵地;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学校恢复以教学为中心。在一些人看来,政治斗争与学校教育是对立的,学校恢复以教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为中心,就是不要政治,不要思想政治教育。对此,xxx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培養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造就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是无产阶级政治的要求,“学校应该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并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自觉、越加刻苦”[1]。xxx同志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关系的理解,打破了当时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1979年4月22日至5月7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粉碎“四人帮”以来,学校在进行“揭批查”运动的同时,用很大精力抓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整顿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决不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削弱,或者可有可无。因此,要处理好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一方面,必须坚持政治挂帅,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学生应当以学习科学文化为主。两方面都不可忽视。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就办不好,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抓好教学业务,学校的培养任务也无法实现。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政治落实到业务中去,使教学业务同学校的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政治和业务的统一,才能培养出无产阶级需要的又红又专的人才。1981年8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解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明确定位,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对学校德育走向正规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颁布各级各类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恢复学校德育工作秩序针对十年“文革”中被破坏的学校秩序,当务之急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1978—1979年,我国相继颁布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中学暂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