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兰炼三中郑成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案例设计郑成娟教学设计说明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案例从评点文章入手,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的作业则是为了使学生把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学生活动设计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学生结合学案,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讲演稿。它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因此教授本课要进行人物形象地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文章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二、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②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⑶德育目标结合学案,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学习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提示: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提示:梁任公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又谦逊的学者形象。2、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以及所发学案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3、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