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学生工作“3+1”管理模式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提出了“3+1”管理新模式,即“三线一平台”建设的独特见解,积极探索与创新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关键词:高职院学生管理3+1模式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1.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班级管理。辅导员职责涉及教育、管理、服务三个大方面,辅导员的职责可以具体界定为: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二、班级管理;三、咨询服务。班级管理首先是要抓好班干部,让班委首先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在班级做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和威严。班长在班上要有领头羊的作用,要学会分工合作,团结班集体,提高凝聚力。班干部要能做到做一件事情有机划,有跟踪落实,监督,反馈等程序。在学生管理中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同时中间部门也不能忽视,主要通过集体活动,主题班会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辅导员的能力主要有教育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组织能力,心理咨询能力,辅导员不能为了教育而教育,更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必需树立教育和管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的理念。从而辅导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于是辅导员上岗前必须岗前培训,学院举行辅导员技能大赛,党委举办辅导员培训,请兄弟院校的学生管理精英来我院进行讲座。二、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发挥党员模范作用1.重视党员培养,发挥先锋作用。1.1坚持一线培养,树立基层导向。作为基层的党支部,对党员进行集中定期的培训学习,让他们对党的理论知识,党章,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后要及时的总结。培养联系人也定期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向基层反馈情况。主要从在班级、宿舍,学院每个角落(学习、行为规范,素质素养等)能否起到带头作用,经过培养,有一大批政治素质高、带动能力强、群众公信度高的优秀学生被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系党员队伍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1.2坚持一线审查,严格规范程序。通过我们基层一线审查可以严把质量关,对党员的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了解党员的情况,我们支部紧扣《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让发展党员资格审查(综合素质高,成绩优秀,参加各种活动都积极,思想品德高,有奉献精神等)、程序把关(班级推优---团总支--党支部——学院团委——党委学工部——党委)、发展审批等职能回归基层党委,对基层党组织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纳新、预备党员转正、党组织关系接转、党员档案存放管理等工作进行拉网式督查,逐级逐人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严格执行培养考察不成熟的、实行“一票否决”。1.3坚持一线锻炼,加强教育管理。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在一线得到彰显,主要看他们的参与学院、系部、班级活动情况,表现情况,学期末根据党员的综合表现评选优秀党员,二是以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为抓手,发挥反面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结合本支部实际,细化不合格党员六大标准,组织力量对存在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消极懈怠、组织纪律散漫、道德行为不端等6类情形的党员进行清查,给予批评教育并进行整改。2.吸收学生精英,培养积极分子。2.1培训积极分子,确保新党员质量。为了确保新党员质量,严把“入口关”,其次为了提高积极分子自身素质的需要必须加强培养教育。虽然入党积极分子有一定的思想境界,在政治上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但对党的认识不一定深刻,甚至知之甚少,离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培训教育,使大家懂得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端正入党动机,提高自己的党的政治觉悟来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2.2加强道德养成,提高新党员觉悟。党员要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这是党员先进性的表现。如学院举行从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