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政治教育者无处不在【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协同机制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反复纠结于单向主体教育理念的纠偏,为匡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教育范式。要发挥主课堂的育人功能,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方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朋辈教育。【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朋輩教育【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xxx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实现这一教育过程的前提是教育者能够贯穿于教育全过程。xxx总书记提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就需要有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以及无处不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这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然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政课教师和学工干部,学生会、社团、青马学员,甚至每一名学生都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理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大格局的形成。发挥主课堂的育人功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体地位不缺失我国高校要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根本上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主课堂的阵地意识,才能从根源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地位不缺失。一方面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在思想育人方面的地位。这既是宣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要实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能够解决和回应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挖掘高校专业课程的技能育人功能。高校专业课程是大学生服务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专业课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合理挖掘蕴涵在专业课之中的思想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思想和技能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确保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体地位不错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辅导员队伍则是这项工作的主力军,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向信仰彼岸的摆渡人。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部以“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为思路,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这个过程正是辅导员这一社会角色同其他社会角色区别开来的表现。高校辅导员队伍既具有教师身份,又具有干部角色,既是学校教师中的一员,也是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者,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正是在这种职业角色和身份彰显的过程中辅导员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当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了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才能真正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形态。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一样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责任。与专业课教师的理论教育相比,辅导员与班主任更加侧重于从实践养成的角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统筹发展理念下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结构中去,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教育合力。科学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方向,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不越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高校宣传部门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与宣传工具,在高校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