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一.理读课文;二.品读美点;三.写读佳句。检查预习:外壳主宰倦怠婆娑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晕圈虬枝秀颀(yín)(dĭ)(yān)(yùn)(qiú)(qí)qiàozăidàisuō壳倔kéqiàojuéjuè义同“壳”,qiào坚硬的外皮义同“倔”,juè,只用于“倔强”性子直,态度生硬。如:倔脾气盘旋(多指舞蹈),这里指树枝错落有致的样子。力争上游:努力上进,争取先进。解释下列词语:视野:主宰: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无边无垠:锤炼:潜滋暗长:伟岸:纵横决荡:视力所及的范围。支配。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平坦得像细的磨刀石。砥:磨刀石。没有边界。形容范围大。反复推敲加以提炼。暗暗地生长。滋:生长。魁梧、高直。纵横驰骋,冲杀突击。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北大预科毕业,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3月26日辞世。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茅盾捐资25万元,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整体感知解题:《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尊敬和赞美。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因为白杨树不平凡。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看一看想一想看一看想一想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看一看、想一想文中多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同时提及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见1、4、6、8自然段),说一说它“普通”与“不平凡”是不是矛盾?“普通”和“不平凡”的含义各是什么?明确明确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二者并不矛盾。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它当然很平常,但以它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来说,它是不平凡的。开头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崇敬赞美感情基感情基调调黄绿错综思考1黄土高原的景色特点(可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对高原景色的描写,从哪几个角度入手。3描写黄土高原景色,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生长环境黄土高原1能够概括黄土高原景色特点的句子:2黄土高原景色的特点是:3描写角度是:4描写黄土高原景色的目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或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色彩鲜艳、辽阔平坦、气势雄伟颜色、幅员、地势提问:课文为何不接着写白杨树的不平凡,而荡开一笔,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明确:1、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衬托(正衬、反衬)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2、暗写华北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