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散文五篇汇编:父亲节散文父亲节散文五篇【篇一】父亲是一个老实人,在我从小到大的印象中,几乎没有过多的言语,但他用他的行为一直教育着我。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打橘子”的故事。那时我刚学会走路,隔壁的伯父买了一些橘子回家,不懂事的我跟在他的屁股后面,叽叽呀呀地要橘子。当然,伯父没有给我橘子,父亲却给了我一顿打。每当父亲给我讲起这个故事时,总会说“做人要懂得争气,只有自己辛苦来的东西,才最踏实。”父亲的这一句“争气”对我影响特别大,不论读书,还是工作,不管会与不会,我都想争口气,争第一。屁股上的巴掌印一直驱使着我,不偷懒,不磨洋工,做什么就要做最好!父亲没有工作,一辈子都和水电瓷砖打交道。一把尺子、一把砖刀用了30多年。他的同行都取笑他:“包工的活儿都要多做几天。”面对取笑,父亲却说:“把活儿做细致了,这才叫本分。”2020年的冬天,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回家,当天晚上父亲把两大包衣服洗了又烤,第二天早上6点不到又把我叫起床。那个早上,父亲骑着摩托车,顶着0度的严寒,在太阳升起之前,把我送到龙塘。路上我一直和父亲说,搭班车最多迟到一点。父亲抖动脸上的冰沙说:“你七点还要生炉火,去晚了就不本分了。”从那以后,我一直遵守着各项纪律和要求,按着父亲的本分,去做好自己的事情。记得有一年除夕夜,一个乞丐在巷子口瑟瑟发抖,父亲看见给他端了两碗饭。那时我们家庭条件并不好,对此我很不解。父亲说:“虽然我们条件不好,但也要懂得同情比我们更不好的人。”那个春节,周边许多家被偷了东西,唯独我们院子没被偷,后来才知道,乞丐每天晚上都蹲在巷口,小偷没有敢来。这件事情以后,我也被父亲所感染,尤其在帮扶的那段时间,虽然没有为帮扶对象做什么大事,但用这颗同情的心,拉近了干群距离。住院期间的声声牵挂,成了我收获的最真诚的祝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这种诚挚的情谊,将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在父亲的房间里,摆着一张我上大学那年的全家福,照片上父亲和母亲笑得格外开心。其实那年家里的条件特别拮据,父亲不爱说话,接的活越来越少,母亲因为常年包盐巴,右手抬不起来,不能做重活,我和弟弟读书的费用都是父亲把家里土地卖了支持的。知道这些事情后,我曾要求放弃读书,父亲笑呵呵地说:“人这一辈子,不乐观点就不会有出路。”直到我参加了工作,娶妻生子,才真正领会到乐观对人生的重要性。父亲越来越老,对我的教育越来越少,争气、本分、同情、乐观这四句话却一直指引着我的人生,也成为我教育儿子的重点。然而,父亲却一直没有教我如何对他和母亲更好。他总是说:“我们很好,你好好工作就行了。”父亲越是这样说,我心里越是惶恐,祖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希望用我的陪伴,给他们多一点的温暖。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同大家分享的,只有争气、本分、同情、乐观、孝顺这简单的十个字,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还原我们做人最质朴的标准,做一个父母希望看到的孩子,做一个社会能够认同的人。只要用单纯的态度面对复杂的人生,就一定能够做到“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篇二】午睡后,拿起手机看到妹妹给我发的一条消息:咱爸去干活了吗?这个令人窒息的天气!躺在空调房里的我才意识到,今天是37度的高温。一想到年近六十的父亲顶着烈日在工地上干活,我的心被揪的生疼,赶紧给父亲打电话,电话的那头传来轰隆轰隆的机器声,我哽咽着说:“这么热,你还出门干活?”父亲应该没听清我说的内容,在电话那头大声说:“你说的啥?出啥事了?没啥事我挂了,忙着呢。”就匆忙挂了电话。又是一次匆忙的通话。对于父亲的印象,就像李宗盛歌里写的一样: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忡忡,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刻意拘谨的旁观者。父亲总是少言寡语,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每天忙忙碌碌,与我交流不多,只是安静的听我跟母亲交谈,偶尔插一句。结婚时,父亲执拗的不参加我的婚礼,任谁劝说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定。我当时特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