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器进课堂”我们经过一年的“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了艰辛的历程,在这坎坷的磨砺中,发现了“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深远的创新意义和广泛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经初步研究总结“小乐器进课堂”的教育意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民族文化艺术精髓,有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2、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促进德育和智力的发展,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习惯;3、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还能促进教师技能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5、有利于加速推进新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艺术中增长技能;6、普及乐器演奏教学,有助于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环境;7、进一步强化了“乐理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创新“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新模式,优化课程新结构;8、促进了学校艺术学科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音乐教师。9、还能实现积极休息,开发大脑潜能,提高教学效率。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发展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以往有部分教师认知水平仍停留在旧观念上,所谓抓“主科、轻副科”认为音乐课只要有台风琴、录音机,能教唱几首歌便行了,偏激的“偏科”教育观念仍根深蒂固。部分音乐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教学观念滞后,始终没有摆脱“以乐理为主线、歌唱为中心”的旧一套教学模式。使音乐教学陷入其它学科教学模式之中。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他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提出“器乐进课堂”这种新的设想,引进了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葫芦丝、古筝、等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乐器进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大家在教学中也认识到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器乐进课堂”,我们期望能改变我校音乐教学的面貌。为此,提出期望达到以下目标:1、学校器乐教学的普及,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教育环境。2、探索“器乐进课堂”新的教学模式。3、促进学校艺术学科教学,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的音乐教师。4、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5、自制乐器,如扁铁口哨、竹笛、口纸梳、编钟、打击竹板等。活动的总目标是:创建艺术学校活动的主题是:琴声悦耳,童年幸福活动的内容是:“小乐器演奏”活动的特点是:普及化,经常化,专业化;示范银铃,普及人人。学生能吹会弹,能歌善舞,能写绘画。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身体好,学习好,有特长;使教师:会教书,善育人,有技能。活动最高目标:成立学生民族乐队,让教师发展,促学生成长。活动的原则是:自选项目,自带乐器,培训免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挤占主课教学时间。活动的方式是:按乐器种类分班,每班设练名教师教学一名辅导教师,一名管理教师。活动的成果是:版面展示,新闻宣传,汇报演出;图片留念,文字记载,光盘录影。编印图文并茂的成果画册,布置学师生自制乐器展览,编写相应的研究论文集,形成艺术特色学校。实现我校“立足潜能开发,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宗旨,践行我校“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达到“促进学生的最有发展,让学生能歌善舞、能吹会弹、能写绘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