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无为而治1.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___________”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中央集权3.为了加强__________,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春秋(1)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_______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还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____”。大一统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儒学家(1)汉武帝起用很多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经典(2)从汉武帝时起,_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3)汉武帝兴办_____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样,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以阴阳五行为框架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唯心主义的谶纬之学解析: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故选C项。答案:C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答案:C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解析:汉武帝主要利用儒家的“大一统”的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4.在文化政策方面,秦始皇曾“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二者的根本着眼点都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解析:“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控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统治。答案:B5.(2011届广东深圳高中第三次测试)汉代儒学教育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A.汉朝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B.当时科举制推行的结果C.培养封建主义官僚集团的需要D.当时人才观念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教育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注意是“主要原因”。西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趋势,董仲舒顺应了这一形势,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巩固中央集权,从而使儒学得到国家的扶植。答案为A项。答案:A问题一:如何理解和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主张?【引思】董仲舒的新儒学包括“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新儒学的作用包括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思想主张理解评价积极方面消极方面“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来达到巩固政治统一的目的,是文化专制政策,不利于其他学派思想的发展;思想本身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