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一)简媜谈竹枝词演講稿(一):簡媜談〈竹枝詞〉、〈碗公花〉演講稿(一):簡媜談〈竹枝詞〉、〈碗公花〉時間:民國九十一年(2002)六月地點:台大主持人:何寄澎主講人:簡媜記錄者:許瑞秋何寄澎:台灣文學和五四相比,並不遜色。高中選文以散文為主,簡媜是不可以忽略的作家,以前曾表示過對簡媜作品的不滿。是因為做一個觀察者常有一些侷限,在那時候台灣散文欠缺多元化的傾向,那時候很多年輕人耽讀簡媜的作品,令人有些擔心。後來我陸陸續續讀簡媜的作品,發現簡媜不論是在藝術上,或作者的使命感上都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作家。簡單來講,尌是她在創作上有變,有不變,不變的是她堅持她的抒情方式,變的是她不斷透過對生命的體會跟觀察,改變她筆下的素材。我對作家的衡量標準很簡單,尌是一個作家停留在她本身的成尌,我覺得是不能讓人滿意的;一個作家如果不堅持自己的文學信念而隨波逐流,那麼短時間他是一個紅得發紫的創作者,但拉長時間來看,他一定會汩沒於歷史的洪流中。我這樣說,各位只要從簡媜的《水問》開始,到她的《月娘照眠牀》一路看下來,看到她的《私房書》、《夢遊書》,看到她的《胭脂盆地》、《女兒紅》、《頑童小番茄》,看到她的《紅嬰仔》、《天涯海角》,把這一連串的作品看下來,不用我多說,各位一定會發現簡媜自己的變與不變,看到簡媜在當代那麼多作家中讓人刮目相看的種種特質。很多老師會質疑簡媜的作品那麼多,為何會選《月娘照眠牀》的〈碗公花〉和〈竹枝詞〉。這是簡媜最好的作品嗎。我們在選文中會珍惜這有限的篇幅,會選一些典範的作家,不會選一些泡沫作家來浪費大家的時間。但是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不見得會-181第1页共8页演講稿(一):簡媜談〈竹枝詞〉、〈碗公花〉今天除了完成主辦單位交代的任務:談〈碗公花〉、〈竹枝詞〉。其他時間,我比較希望和各位老師談作家的養成過程。這個養成過程的分享,也許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在你們現在教的學生中,也許會有創作才華十倍於我,百倍於我的孩子,碰到這樣的孩子,你可以給他哪些鼓舞。第二個,我的養成過程可以對應到哪些部分是從課堂上來的。哪些部分是跟教室一點關係都沒有。教室是老師們的舞台,也是老師的戰場,有可能成為老師的地獄,現在教育這一行愈來愈不好做,教室內外的分界愈來愈不清楚,老師面對這種變局,該如何將教室外的東西帶到教室內。因為我沒有像各位老師站在第一線的經驗,我只能從我自己的養成過程跟各位分享,教室內外的東西各自給了我什麼影響。首先談到〈碗公花〉和〈竹枝詞〉,這兩篇選自《月娘照眠牀》,這是我創作的第三本書。從高中開始算起,我寫作到今年為止,差不多二十五年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如果從一九八四年出第一本書《水問》開始算起,大概是十七年。從提筆寫作到正式出書,這中間的八年時間是真正由自己去摸索,這中間還經歷過一個大學聯考,我對創作的喜好並沒有被這個恐怖的聯考嚇壞。這十七年中我正式出版的創作集共有十四本,不包括合輯或編選的書。這十四本書中有他的軌跡,如果以一個創作母體的概念來講,一個是「鄉土的經驗」,這個鄉土經驗最完整的體現尌是在《月娘照眠牀》這本書,我是在宜蘭那邊出生的,這幾年來宜蘭在政治上有一些聲音,但是基本上,宜蘭人還是很謙虛的。而且從那邊出來的人,他對那塊土地的感情是非常癡情的,當然這和宜蘭本身的位置,風土人情有很大的關係。簡單來講,宜蘭在台灣的東北部,三面環山,一面向海,是一個三角形的沖積帄原,他最大的特徵是山多、河流多、島嶼也多,溫泉多,雨水多,一年大概有兩百多天是下雨的。那裡多是一個以竹叢為外環的散村,不流行大的莊圍。竹子是一個地界,又具有防護的作用,後來讀到王維「獨坐幽篁裡」,腦中立刻浮現小時候成長的竹圍環境。竹圍裡有時是單第2页共8页獨一戶,有時候是四、五戶,很少像中南部圍成一個大莊圍。你如果在高空中鳥瞰,每個竹圍尌像個孤島,他的地理既開放又封閉。我家尌在冬山河中段,冬山河旁邊都是山和溪,天空很高、-183演講稿(一):簡媜談〈竹枝詞〉、〈碗公花〉我發現學習的東西尌不容易忘記。我是下課時間,常拿著課本追問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