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题型是以文字材料、图片、地图、数据图表为载体而设计的选择题。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第一种是其主要呈现形式。专题十二选择题解题指导第24讲材料型选择题在考试能力要求上,材料型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一要认真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三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明确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然后准确地作出判断。1.文字类【例1】孔子曾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致于今受其赐。微(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主要肯定了管仲()A.改革内政,发展生产B.维护了华夏族的文化C.辅佐桓公,确立霸主地位D.尊王攘夷,统一全国解析通过管仲、桓公、霸诸侯等信息,可确定材料对应的教材内容是:齐桓公的霸业,从“民致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进一步确定,孔子强调的是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影响,A项是齐桓公得以称霸的原因,C项是事实而非影响,D项“统一全国”不符合事实,通过筛选只能选B项。“被发左衽”是当时周边少数民族发型与衣着的特征,而教材中讲到齐桓公称霸时,“攘夷”是其重要作为。孔子是说如果没有管仲,中原早就被少数民族征服了,华夏文化当然也就受到了破坏。答案B【例2】(2008·广东)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解析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主要是指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分离,致使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答案C2.图片类【例3】下面图片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B【例4】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注意从连环画的注释中抓住时间是“1953年”这一关键信息,其次从连环画的正文中抓住“老孙归社”这一信息理解。结合1953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信息,可知“老孙归社”是指老孙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A3.数据图表类【例5】(2008·上海)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解析B、C项起点错误,B、D项终点错误。A【例6】读图,从这两幅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900年英国资本输出情况①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十分广阔②英国将资本大量输出国外③英国资本输出利润明显低于外贸利润④英国经济发展缓慢A.B.C.D.①②③④①③②④解析从1914年英国本土和殖民地的面积、人口比较图形中相关的数据可知,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和人口大大多于其本土面积和人口,从而可以得出结论: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十分广阔。从英国资本输出情况图形可以得出英国资本大量输出国外这一信息,再对资本输出利润和外贸利润比较可知,英国外贸利润明显低于资本输出利润。两幅图揭示了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但没有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