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之管见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联的,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文章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0)11-151-01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既无形也无声,但胜有形胜有声,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我们应当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学院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校园特征的重要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达的主要途径。大学之大,不在校园之大;高校之高,不在楼宇之高。其大首先在于精神之大,其高首先在于品位之高,在于至高至大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以及人类精神。要提高学院品位,努力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培养师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今日我以学院为荣”。通过科研创名牌、巨匠立丰碑的途径来努力打造学院辉煌,应该培育在学术界叫得响的品牌专业,培养在各自领域享誉全国的学术泰斗。另一方面要通过做好学生的就业来提升学院品牌,通过学院培养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生日后自身努力来造就在各自岗位上有辉煌成就的学生,“明日学院以我为荣”。二、老师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师风师德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必须突出特点,时时、处处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老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德高为师。老师要科学地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做到技高为师。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做到身正为师。总之,人人都是学院的形象,个个都是学院的窗口,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以崇高的学术魅力感化学生,以诚动人,以德服人。俗话说“要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学术上不求渊博无垠,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