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切实坚持德育为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最大亮点是提高质量,而加强德育则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方面。《教育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了最前面、最重要的位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这些论述为我们加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一、要高度重视德育之所以要高度重视德育,是因为:(一)各国为了迎接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挑战,都把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而在教育改革中,无论何种意识形态、无论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在加强德育,无一例外。当然叫的名称不尽一致,我们叫德育,而有的国家叫道德教育,有的国家则叫公民教育。1992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共有五项内容,其中第四项就是加强德育。连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加强德育,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呢?(二)人的成长发育有个关键期。科学研究发现,人学语言的关键期是0—6岁,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小学阶段,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期是中学、大学阶段,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关键期是青少年阶段,发展身心健康的关键期也是青少年阶段。这就是说,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掌握必要科学技术知识、发展身心健康的关键期。如果中小学生在这些方面被忽视了,将造成终身的遗憾。(三)根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小学生10070万,初中生5440万,高中生2430万,幼儿园的孩子2658万,中职生2206万。这就是说,现在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学生已达到2.28亿。再过10年,又将有2亿多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青少年进入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接受教育。再过20年,这4亿多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将决定我们劳动大军的素质,进而将决定我们的民族素质。如果不加强德育,我们的未来堪忧。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加强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为这样,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今年还将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就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锻炼、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课程德育等问题展开研讨。这说明,德育是首位,德育是方向,德育是灵魂;德育是教育之本,德育是教育之基,德育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二、要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一)要探究课程德育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共上课9522节,由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共上课13000节,这说明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加强德育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将德育渗透到课堂和课程之中。加强德育与搞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是盐和水的关系。因为有水,盐才溶解融化,无形无痕;因为有盐,水才有滋有味。我们要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过去,我们上课往往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现在,我们要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一起通过课堂来教给学生。这是新课程、新教材的灵魂,我们要通过课堂和课程达到学知、立德、做人三个目的。(二)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与过去的教育方针相比,它增加了“为人民服务”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特别强调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这是我们加强德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