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王羲之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中国历史上十大圣人•酒圣:杜康文圣:孔子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史圣:司马迁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草圣:张旭•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书圣:王羲之茶圣:陆羽书圣:王羲之飘如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本文是一篇书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集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将诗作汇集,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作序一篇,是为《兰亭集序》。墨池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前言)---跋(后记)自序按体裁分:书序他序诗、词序赠序: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朗读文章,思考问题朗读文章,思考问题•1、既然《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的序文有不同之处么?•2、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死生的思考的?(或问: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思考: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思考:乐之由、痛之因、悲之源乐乐天干地支记年法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已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戍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戍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戍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戍60.癸亥兰亭文化是魏晋风度和玄学思想的核心组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诗“晋朝人物,王谢风流,冠盖照神州。春风弄丝竹,胜处追游”;“时人岂识衣冠会,清朗兰亭晋永和”。•圈点批注:☆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环境:☆活动: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节难得聚地清雅欢欣之事名士相聚环境优美诗酒相聚流觞曲水图痛痛•本段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是哪个?痛惜???痛苦???痛心???悲痛???☆作者因何而痛呢?☆在文中找出能引起作者“痛”的词句。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当其欣于所遇不知老之将至悟言一室之内(静)放浪形骸之外(躁)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人生短暂之痛所之既卷,情随事迁:世事无常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往事不在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死无常之痛死生亦大矣很多人都说这段以“悲”为情感基调,很多人都说这段以“悲”为情感基调,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悲”呢?重点研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悲”呢?重点研习以下几句。习以下几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面对)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明白)之于怀。固(本来、当然)知一(意动用法)死生为虚诞,齐(意动用法)彭殇(shāng未成年死去的人)为妄作(妄造、胡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ū)!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觞死生亦大矣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四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抒情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