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题目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题目类型囗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囗设计开发囗其他命题来源囗教师命题囗学生自主命题教师科研课题拟完成时间2014年5月4日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访谈节目的核心力量,在节目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重要作用日益突出。电视谈话节目起源于西方,在西方电视界的许多电视台,脱口秀主持人成了西方社会的明星,具有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这一现象引起我国电视人的注意。目前我国一些电视业内人士认为访谈节目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节目遭遇诟病,尤其是它的核心人物——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更是频遭质疑和批评。我们只有发现自身的问题,以弥补自身不足,结合自身特色,以发挥自身特长,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学习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无疑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而,研究外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并同我国的电视现状进行比较,尤其是对中、美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是促进我国同类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电视谈话节目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1.研究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电视史上兴起了主持人节目,引起了广泛而长久的探讨,其中吴郁教授强调,节目主持人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人格化。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其中一端。主持人作为媒介代言人,是媒介“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研究的目的,希望通过对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对比研究,中外电视谈话主持人的语态特点和发展阶段以及中外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角度采访功力技巧等方面的比对,提出我们可以借鉴的一些理论和模式。以期对打破访谈节目类型雷同,主持人风格千篇一律的某些现状提出一些有益的观点,同时通过对比研究,把本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能力技巧角度大大提高,通过对比后,向外国的节目及主持人学习吸取,把我国的谈话节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运用中外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得方法以运用美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和参照,结合中外主持人工作现状及培养产生过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在从传播学和美学的理论来交叉研究主持人形象塑造的课题的同时,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及心理学等其他相关科学理论,并将广泛调查研究与典型案例剖析相结合以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调研,谋求塑造最优节目主持人形象。创新之处在于传者与受者的换位性思考,了解需求,有的放矢,务求实效,以期对主持人塑造更佳形象提供参考和借鉴。2.主要内容(提纲):1中外电视访谈节目发展背景及其给各自主持人所提供的成长土壤环境;2中国与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发展变化;3中外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态特点与各自发展阶段;4节目形态的异同导致节目主持人各自的采访功力与技巧各具千秋;5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迥异与媒介功能的不同作用使节目定位与追求的差异;6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与语言特色的比较;7通过几档有特色的中西方节目内容的研究对比两种访谈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以及所传达的文化气息和媒介功能特点;8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对受众的影响对比。三、研究方法和手段(一)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谈话节目,如我国谈话节目的《鲁豫有约》和美国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奥普拉访谈》等节目的形态进行对比。2文献研究法。在图书馆以及知网上查阅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做必要的文献综述进行总结。主要弄清楚前人研究过什么内容,有哪些研究成果,为自己论文的结构框架寻求必要的启示。3内容分析法。在研究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谈话节目的过程中,重点剖析研究其节目内容,通过中西方访谈节目的内容来具象地研究几方面的异同。4经验总结法。结合本人的实习实际情况,在南宁广电实习以来的工作经验积累了大量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