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理想信念系统化教育[摘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理想信念教育,符合教育自身规律、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等,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和意义。为了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分别从系统化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出发,使大一到大四理想信念教育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理想信念。[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化[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0)52-0186-021引言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国家的精神支撑,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动力,如果失去理想,就如失去方向的航船,随波逐流。但正确理想信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两句话、一两节课就可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一个前后衔接,螺旋上升的系统化教育过程。我们试从系统论角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系统化分析,使学校理想信念教育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2理想信念系统化教育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和价值2.1确立的依据2.1.1理想信念教育的客观规律是实行系统化教育的根本依据理想信念教育客观规律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讲究层次性、计划性、系统性,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连贯衔接、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活动,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和目的。按照系统论中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原理,要实现教育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必须做好每一阶段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以及各阶段间的衔接,逐步、有序地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工作。2.1.2大学四年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是实行系统化教育的直接依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意思是事物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在大学四年中,学生的理想信念需求层次和理论素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因此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分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2.1.3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效果是推行系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统化教育的现实依据在我国,理想信念教育是对教育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信念、崇高理想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并不乐观,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相关调查和文献资料显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与大学生思想特点、发展要求相脱节等。因此要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必须注意大一到大四各阶段的教育衔接,实现教育的良性运行。2.2理想信念系统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实施大学生理想信念系统化教育,是充分发挥系统论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是增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原则。系统论认为,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改变,功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结构对功能起决定性作用,要想提高系统的功能,必须注意系统的结构。从结构与功能关系寻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阶段教育目标笼统、内容缺乏系统性、方法千篇一律,各阶段教育各自为政,衔接性不强等。开展系统化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制定系统化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以形成连贯衔接、分层递进的教育体系,使每一阶段教育环环相扣,防止教育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优状态,帮助大学生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理想信念。3大学生理想信念系统化教育的路径选择3.1目标系统化目标系统化,就是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对国家教育总目标进行分解,变成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利于考核的阶段目标,形成从低到高、分步完成的教育目标体系。针对一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幻想和不适应的现实,教育目标是帮助大学生角色的顺利转变和过渡,巩固、弥补以前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或不足。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大学生活,思想、心理也趋于稳定。这一阶段主要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三年级学生,主要是鼓励他们独立、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好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四年级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普遍对未来比较迷茫,有随波逐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