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研究摘要: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教育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而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则处于整个中职教育的首要位置。在探索中职学生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职学生德育的现状出发,主要分析了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对中职学生德育的作用以及培养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师;人格魅力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7-0066-02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升学比例的提高、大学的不断扩招,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舆论导向对中职学校认识的偏见,中职学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生源不足、生源整体素质下降的困局。同时,中职学生一般处于15~18岁的青春期,身心发展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正处于性格塑造、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道德观念分化,价值体系发展趋向多元化,使中职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这使得整个中职教育,尤其是中职生的道德教育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2020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总则首段就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2020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这再次突出了德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是教育的先导,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教育思想家的共识。正如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所言:“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指出:“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我国,道德教育的缺位和强化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识。因此,要摆脱目前中职学生的教育困境,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教育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抓好中职学生的德育,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灵魂工程”建设。其中,处于第一线的德育教师的素养,特别是其人格魅力,对德育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所谓人格,是指人的个性所表现出来的做人的基本格调,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个人的思想、品德、尊严、价值、学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总和。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仅要授业、解惑,还需要通过其言行举止、气质风度影响学生。而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它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建立在教师自身良好素质基础上,并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辐射效应。德育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个性情趣等多面熔铸而成的。具体而言,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政治方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校德育骨干力量的教师,应该是优秀道德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良好校风的倡导者,学生行动的榜样。其中,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一个德育教师的政治思想不合格,甚至与现阶段党和人民的根本要求相冲突的话,那他培养的学生很可能是将来破坏社会稳定的危险分子。因此,德育教师必须具有优秀的政治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与党的方针、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这既是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