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教育中的管理合力问题研究摘要:将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集中在效果保障上,以阶段性管理、层次性管理两个角度,通过管理合力的形式为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服务,从构建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三个层级,来考察管理主体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以期构建一个点面结合、纵横交错、层级递进的管理合力图。关键词:高校;党支部;管理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6-0090-02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与再教育是学生党建工作得以夯实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能否取得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支部书记政治素养的高低和业务水平的精进。因此,如何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过程中,有效开展管理合力的借鉴,成为本文思考的主要问题。一、管理合力系统概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作。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在系统工程的视角下,从管理合力入手,教育管理者应依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内外的各种主体关系和教育资源,以便能有效达到教育管理者既定的培养教育目的和目标。管理合力系统的要素主要由教育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中介(或方式)三部分组成。管理主体主要指学校党委、学校学生工作部、学院党委(党总支)、导师、学生党支部、党员及党外群众;管理客体主要指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党支部书记;管理中介主要包括各种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如讲座、座谈、调研等。以阶段性的角度来看党支部书记培养教育的各个层级,本文将以阶段性管理合力问题、层级性管理合力角度,从初期、中期、后期的三个阶段和相对应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三个层级来考察管理主体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二、管理合力中的第一层级:以“两级建校”为模式的培训机制学生党支部主要依托班级、专业、学术梯队而建制,因此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为班级党支部、专业党支部、梯队党支部等形式,并以依托实验室成立的梯队党支部在目前工科专业中较为推行。无论是横向的班级、专业党支部,还是纵向的梯队党支部,在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工作中,都要引入一个层级的培训理念,也就是采取“两级建校、统筹管理、集散结合、分类指导”的培训模式,从而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环节。“两级建校、统筹管理”的党校培训模式,是指学生党支部的培养教育主要采取每年由校学生工作部、学院党委两级机构组织两次党校学习,包括新上岗党支部书记的岗前培训党校以及老党支部书记的轮训党校。“集散结合、分类指导”的党校培训环节,是指按照集中培训与分散教育结合、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保证学习不断线、分层能递进、知行共促进,最大程度拓展教育的覆盖面,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先进性意识。学生党支部书记党校每年以两次为宜,时间控制在七天至十天左右。培训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其党性修养,帮助其熟悉党支部工作的具体内容,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尽快胜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为学生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训环节中,还要注重和中期的激励机制和后期的监督机制相结合。培训的内容中,涵盖监督的考评内容;考评的细则里,印证培训的成效。例如学生党支部书记党校学习,应引入相关研究课题,学期初布置各项选题,学期末总结形成研究报告。报告的形成需要以学期中党支部开展的活动以及具体事例、数据为主要依据,从而形成一个带着问题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的开放性系统,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也对中期考评,后期监督形成鞭策力、促进力。在党支部书记培训中,还应引入管理力和决策力的培训内容。高校学生党支部正逐步建设成“学习型”、“实践型”、“服务型”等各类创新型党支部,作为此类组织的领导者,单纯的个人政治素质不足以驾驭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