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论语-八则》同步练习长春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论语-八则》同步练习长春版_第1页
1/3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论语-八则》同步练习长春版_第2页
2/3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论语-八则》同步练习长春版_第3页
3/3
《论语》八则一、字词讲解:1.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2.文言虚词而:顺接连词a.温故而知新b.敏而好学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转折连词a.人不知而不愠b.学而不厌c.思而不学则殆3.实词(1)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学、复、实)习朋(友)(喜)悦(快)乐思(考)学(习)(聪)敏敏(捷)(教)诲厌(倦)(疲)倦(选)择知(道)(爱)好(2)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相同。如:人不知(了解)愠(怨恨)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故(旧的,从前的)善(好)何(什么)(3)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4)名言警句:a.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b.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c.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基础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2.解释加点的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见贤思齐焉,则不贤而内自省也()()(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3.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诲女知之乎?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E.思而不学则殆。4.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5.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义今义()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今义()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学而不厌古义今义1234[课内阅读·整体感悟]6.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拓展提高]7.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答案】1.略2.略(参见课文注释)3.E4.识“之”,代词,代学过的知识。谓“之”,代词,他,指孔文子。从“之”,音节助词,无实义。知“之”,代词,代所教给的知识或是道理。可以,以,让。何以,凭。是以,因此。5.(1)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2)古义,好的地方。今义,善良的人。(3)古义,可以让。今义,可能,能够。(4)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厌烦。6.(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略(参见课文注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论语-八则》同步练习长春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