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多样性”单元《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江汉区滑坡路小学胡建云18907155162【教材分析及处理】(一)教材分析:《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七课。纵观小学科学课程,本课教材从让学生明确“环境与物种”的意义环境教育目的出发,沿着“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寻找证据——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探究步骤逐一展开。站在“生物多样性”单元的角度看,本课教材继续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第6课是基于对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的研究,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性。这一节课以同一种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分析《谁选择了它们》一课教材,它选取两个少而精的“动物外形变化”案例,剖析“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采取一些方法、措施及通过一定的过程去完成。本课教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青蛙的去与留”是第一个活动。此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前一课建立的生物身体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认识,推测绿色青蛙和黄色青蛙生活环境各是什么样的。第二部分,研究“为什么不同环境中的青蛙体色不同呢?”这个问题是让学生通过研究资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完成的。“大自然选择了它们”是第二个活动。黄色青蛙的出现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也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灰色色块中以资料的形式给出了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理。科学家发现的这个法则,对于学生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也为学生们的推测提供了依据。“选择改变着生物”是第三个活动。这一内容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拓展,前面两个研究活动关注的是大自然的选择使得生物发生变化。然而,人工选择也在丰富着物种的多样性。这一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事实。(二)教材处理:1、教学层次的处理上力求更清晰,教学沿用教材的“板块式”框架结构,但划分成“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寻找证据——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探究步骤逐一展开,每一板块都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从学生的感官经历引出问题,组织交流建立假设,在丰富的资料中寻找证据支持,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一些真实的结论。2、教材活动的设计稍作变更,以期达到灵活多样:资料阅读、视频展示、实验验证,也给给学生留下了探索空间。3、教学内容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课堂活动围绕问题进行,这样可以缩短探究时间,提高教学效率。4、在教材内容安排上稍作小小的更改。“大自然选择了它们”环节,因为狐狸对于孩子们来说,实在过于陌生,查阅资料找到信息又较少。所以这个环节调整为: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三种狐狸生活的环境,重点放在实验研究三种狐狸它们的身体特征是如何和自身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五分钟的时间清晰地呈现实验结果会有困难,学生的实验数据呈现后,为学生提供一组数据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北极狐是如何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明确“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形成“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青蛙的选择”、“狐狸的选择”场景图片,“大自然的选择”视频资料。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2个温度计。【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引入:1、用PPT模板展示五个(荷塘、草地、泥地、沙漠、岩缝)场景,五种肤色不同的青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