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第二课时课案【理论支撑】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语感。一句话,激活经验,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品读悟情。语文教学应尽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秋天的美。这样,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提升语文素养。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主体性得以实现,切实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3.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4.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学重点】初步领略诗歌简洁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设计内容】一、课前自主预习1.说一说:学着用一些优美的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的秋天。2.写一写:学着用文中的结构写一处秋天的景物。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好吗?二、品词析句,感受秋之美(一)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感受秋风的调皮可爱。1.秋风都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小节,读后完成填空。2.出示填空:秋风来到,在那儿。3.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说说这一节诗歌里,你对哪些词语感触最深?为什么4.拟人化的动词让描写秋风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魔力。下面,让我们学着诗人王宜振的样子,用拟人化的动词写一写秋风吗?(二)自学3—5小节,感受秋实的丰收1.秋风姑娘吹一口气,秋天向我们呈上丰收的果实(板书:秋实)。让我们跟着秋姑娘的脚步,走进田野,走进果园,去看一看,闻一闻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5小节,圈出你令你感受最深的词语。2.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感悟。3.再次带着表情感情朗读。4.学着写一节秋天的果实的诗歌,用上拟人手法。5.交流6.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味一下秋天丰收的喜悦。(三)自读第6小节,感悟秋光的美丽1.秋风是调皮的,秋实是丰收的。现在,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田野,一起去欣赏美丽的秋光!默读第六节。说说你碰到的难题是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田野是井井有条的?“为什么说秋风如果柔韧的梳子”?为什么说汗珠还“闪耀”?3.秋风不知疲倦的轻轻吹拂,不停止地吹,把果实吹熟了,把庄稼也吹熟了,所以说秋风很柔韧。4.出示多媒体,感受田野的井井有条。5.说说你曾看到过那些地方也有井井有条的感觉。6.发亮的汗珠是谁流下的?从“闪耀”一词里你能体会庄稼收获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吗?7.我们读诗就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声。齐读第6小节。(四)学习第7小节,深入了解课文意蕴。1.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指名读第7小节,划出最能表现作者感情的一句话。2.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3.最后一小节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三、回归全文,总结升华总结:秋天里,更红更娇的秋阳,调皮可爱的秋风,累累的果实,美丽的秋光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这美丽的图画吧。请大家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三、课后拓展延伸1.读一读王宜振的其它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2.用拟人的手法写一首关于春天或其他季节的诗歌。【板书设计】秋天秋风调皮秋实喜悦秋光美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