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营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九年级语文科《曹刿论战》导学案课型_____主备_复备_______班级_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学法指导】1.诵读法2.品读法、演读法【课时分配】2课时【知识链接】1、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2、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今天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谈谈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平台11石家营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1、个体自读,读准,读畅。2、小组竞读,读齐,读响。3、掌握下列文言知识: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遍及。4、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相互交流学习平台21石家营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玉帛()小信未孚()公与之乘()辙()轼()旗靡()5.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明确:依两条线索概括: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奋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合作探究】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第二课时【课前检测】1、指名学生背诵课文。2、全班齐背课文。【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曹刿是如何帮助庄供选择战机的呢?相互交流学习平台31石家营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3、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品读课文】1、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1、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