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原创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河北宣化县第一中学刘树云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吹动1.诗歌的中间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答案:令人心惊的大风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密集的暴雨撕扯着墙上的薜荔。向远处望去,山岭高耸,树木重重,俯视江流弯曲恰似九回之肠。(3分)这两联描绘出盛夏大荒之地山高水远、风雨交加遥远而宏大的凄迷景象。(2分)2.试析全诗的抒发感情的手法。(6分)答案:直接抒情:“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愁思,即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直接抒发的朋友之间音信不通,彼此隔离的惨痛。(3分)间接抒情:中间两联借“惊风”、“芙蓉”、“密雨”、“薜荔”、“岭树”“江流”等意象,抒发自己志向高洁,却被恶势力打击的不平,思念重重,犹如九曲回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田家三首(其一)王绩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注释:上皇人: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隐居田园过着自由生活的诗人形象。(2分)他住在箕山下,门枕颍川河,尽情弹琴赏月,饮酒游园,陶醉在美好的春光里,世事纷争与我无关。(3分)2.全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分)答案:“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运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3分)喻指自己的居所像桃花源一样,“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既用典,又抒发了自己安然自得甘愿做一个羲皇之世的隐逸之士的感情。(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注:北梁:在北边的桥。古多指送别之地。1.中间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渲染了怎样的氛围?(5分)答案:诗中的“西候日”即秋天的落日,“北梁”即北边的桥,作者在秋日夕阳西下之时送别王长史,此时寒雾笼罩原野,山峦正沉入一片暮色之中,(3分)渲染了苍凉、感伤的氛围。(2分)2.试析全诗所表达的感情。(6分)答案:“深恩”“难再奉”“怀德”表现直接出作者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3分)“正悲”“更动”“难再奉”“潸然”直接表现出作者对王长史感情深厚与离别的伤感(3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县中池竹言怀钱起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1.分析这首诗的作者形象。(5分)答案:作者是一个不慕名利,视官爵如无物,热爱山居生活且能自得其乐的县官形象。(3分)他满足于小小的县官,不慕荣耀。他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入睡,与苍翠山色为邻。满足于清贫的生活,内心自由就是最大的快乐。别人所想是被朝廷征召却是他所愁的,他要像庄子那样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2分)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6分)答案: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3分)“官小志已足”“荣耀不关身”浅近直白,直言自己的志向,“自爱赏心处”一句,质朴地点出了自己的爱好。“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以近似幽默的口吻,表明了自己不做高官,甘做一个小吏的愿望。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3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菩萨蛮米芾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沙边临望处,紫燕双飞语。举酒送飞云,夜凉愁梦频。1.李白“举杯邀明月”,米芾“举酒送飞云”试赏析“举酒送飞云”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