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人格特征对于生命的影响——浅析长寿老人的“秘诀”摘要:本文重点探讨长寿老人的长寿原因。性别和遗传的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个体因素也具有特殊性,优异的自然环境以前也存在着,但为什么过去长寿老人很少,而现在却集中地大批涌现呢?社会因素功不可没。社会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的方面,又有社会心理的方面,穷尽所有社会因素对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些方面和健康问题可能根本不会有任何相关性。关键词:长寿老人社会因素心理一、相关概念界定1.1长寿长寿(Longevity):寿,按照《辞海》的解释是指寿命,或谓年岁长久之意,亦指老年人。《庄子》写道:“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仅仅延长生命而不提高生活质量是没有意义的,长寿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健康长寿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健康长寿实际上是“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代名词。健康长寿是指在寿命延长同时亦延长健康期,或者在增加寿命的同时也使健康期相应增加甚至健康期增加更多。1.2老年人老年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由于老化即组织器官退化和生理功能衰退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个体老化的进度不同,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各脏器系统的衰老变化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很难准确界定个体进入老年的时间,通常用时序年龄来划分。时序年龄是指自出生时的年月日到调查统计时年月日之差数,它表示人们在世界上存活的年数。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各国平均期望寿命差异甚大,目前国际上对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无统一的标准,多数是根据各国国内情况所规定的。国际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二条标准,即发达国家60岁以上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为老年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WHO又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方法。由于我国地处亚太地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决定60岁以上为我国划分老年的标准。长寿老人:指90岁以上的老人。高龄老人:高龄老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年龄较高的特定老年人群体。有学者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根据老人需要他人照顾的比例把老年人口分为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低龄老人指“年龄在60一74岁,这些老年人虽然退出了社会劳动领域,但身体良好能够应付日常生活”;高龄老人指“年龄在70岁及以上,他们一般需要他人得照顾”。也有学者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把老年人口按年龄分为三组“60一69岁的低龄组;70一79岁的中龄组;80岁以上的高龄组”,进而把80岁以上的老人称为高龄老人。1.3相关理论介绍活动理论: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应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可以帮助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力。该理论认为,改善老年人精神状态的方法之一就是让老年人重新认识自己,寻找新的适合自己的社会活动。活动理论的缺点在于只强调一面,没有考虑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问题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限制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很多时候不是老年人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而是不具备参与的条件。老年亚文化理论: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老年亚文化是指社会中的老年群体所特有的一些文化特征。老年亚文化理论试图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做出解释,揭示老年人群体的共同特征。在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老年人形成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和群体,形成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产生了老年群体所共享的价值和观念以及独特的老年人亚文化。老年群体和社会中其他群体之间产生了区隔,并且距离越来越大。在老年亚文化群体里,老年人可以找到共同的语言,较少感到年龄歧视,容易认识自我。实际上,老年亚文化起到了帮助老年人群体发展自我认知的作用。社会建构理论:人的日常生活都是建立在自己赋予的意义的基础之上,而人们建立的意义也会随着个人社会经历而不断变化。同时,人给自身赋予的人生的意义也是变化的,年轻的时候和老了以后对生活的看法会发生改变。人们为自己社会生活所建构的意义能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如果老年人把晚年生活视为社会活动减少、偏重于内心自省的日子,那么这样的老人或许会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