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进而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整个教育界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四、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中师生交流的工具。信息技术语文课堂应用小学语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一直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其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课文描写的是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孩子们来说,从未见过、去过那里,很难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里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西双版纳”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象。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较好地表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制作两组课件进行对比,一组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另一组则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出现了一片漆黑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课文中“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的意思,更进一步体会到“春天来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对信息重组和变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新旧信息间的内部联结,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得与保持。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