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演讲稿》永远的怀念尊敬的母亲:您老人家离开我们三年了,三年来儿孙晚辈无不牵挂您,常与您在梦中相见,您对儿女们的养育之情比天高,似海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追忆您的过去,儿女、孙子、孙女们来了,亲朋、邻居来了,八、九队的人来了。您可听到鼓乐声声,如泣如诉,述说着您辛劳的一生;您可看见白云朵朵,停下脚步,想多看一眼您的面容,河水缓缓,静静流淌,想多听一声您对儿女的教诲;您可知道,巍巍南山,深情呵护,保驾着您高大的身影。母亲啊,您没有离开我们,您与我们长相守、长相依、休戚与共。母亲啊,三年来您的音容笑貌,常浮现在儿女的眼前,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像电影一样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面。我慈爱的母亲,生于1932年9月26日,受尽人间千般苦,没来得及享上一天福,就匆匆的离我们而去,仙逝于2010年7月11日,享年78岁。母亲生于XX县区大明村一个贫困的家庭,舅父早年夭折,只有姊妹二人。家境贫寒,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与父亲相识后,远嫁洛河南岸、花果山下七峪村。外婆无子嗣,母亲无长兄,既要养儿育女,又要照看两位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河南河北,百里往返。母亲啊,不知您匆匆忙忙走过多少回,沿途村庄都记下了您的身影,村庄的人们都熟悉了您的面容。我自幼记得,好心的人们送口水,让您歇歇脚,知道您太累太累,哪怕您停一秒,歇一分。外公去世多年后,因无后人,您多想为父母立一块碑,以尽孝道。母亲为此省吃俭用、东奔西忙,最终如愿以偿,场面宏大,行人成行,鼓乐笙鸣,体面风光。百事孝为先,母亲之善举在大明村传为佳话,留下美名。母亲啊,孩儿知道,您的一生为亲戚朋友操劳的太多太多"",我姨自幼身残,不能行走,坐卧床前,缝衣不会,织布更难,一女三男,寒来暑往,年年照看,从未间断。少吃送粮,缺衣送棉,织布缝衣,浆洗漂染,里里外外,您一人承担,外第1页共3页甥三人,娶妻生子,张罗置办,时至今日,仍把姨娘来唤。母亲啊,您辛苦,您艰难,养我兄妹三女三男。起早贪黑,做衣做饭,半夜碾米,五更磨面,儿女肚饱,再苦不难;纺花织布,星辰为伴,为儿为女,心血熬干,母亲受苦,孩儿身暖;常年累月,数九寒天,满手裂口,伤痕累累,血迹斑斑,母疼在身,儿疼心间;上山刨药,不明即起,黎明至山,少许银钱,养育儿男;下地种田,从不惜力,从不挑拣,汗洒如雨,胜过壮男;生活艰辛,无悔无怨,从不叫苦,从不说难,一家几口,里里外外,秩序井然;母亲勤快,母亲能干,言语不巧,务实为先,生活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儿女们从未缺吃少穿。人间苦难有九分,母亲岂止受十分。感恩父母,是您们给了儿女一个殷实的家,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吾辈都已成家立业,儿女双全,而不能再见您一面,不孝儿子,未能报答母亲,您却撒手人寰,怎不教人辛酸。“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母亲啊,您的养育之恩,永远铭刻在儿女的心间。文革动乱,祸及千万,父子成仇,好人蒙冤。吾父教书,培育儿男,不敢妄为,谨慎从俭。不料世变,教书不成,下地种田,视为另类,隔离蒙难。父亲胆小,愁眉不展,母亲怕事,心中熬煎,茶饭不进,彻夜难眠,日益消瘦,度日如年。儿已懂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不幸年代,洒向人间都是怨。雨过天晴,和谐社会,方有今天。母亲啊,儿知道,在兄妹中,您最疼我,为我的学业,您操碎了心。考上高中,又被遣还,母亲心碎,父亲不安。孩儿知道,您目不识丁,知道不识字的艰难。孩儿辍学,母心不甘,托戚找友,洛宁梦圆。孩儿愚钝,唯有勤奋,勤学苦练,自励自勉,偶有所成,长年积淀。雄鸡一唱天下白,换了人间,全国高考,万民承欢。母亲啊,您可记得我考上学的那一年,您是多么的开心,临行为我备衣备钱。慈母手中线,孩儿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啊,您对儿子的大爱,将永驻儿的心间。吾母勤劳,精神可赞,吾母为人,吃亏在先,吾母一生,为人良善,仁厚待人,礼让恭谦。伦理道德,牢记心田,孝敬第2页共3页老人,赛过圣贤,和睦邻里,广结善缘,所到之处,无不称赞。居住县城,十来多年,不明即起,打扫庭院,党校院内,整洁美观,分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