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对青一中高中历史新授课学案主备人:许向男拟上课时间:授课班级:学生姓名:课题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分别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和影响。过程与方法: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中充满了艰难与曲折;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通过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的分析,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成就与弊端及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的责任心与使命感。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难点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知识链接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社会。同时引发了新的激烈矛盾,即(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的矛盾,迫使各国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新课导学一、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三、比较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影响四、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五、评价斯大林经济体制政策?积极作用:弊端:课内练习1、1921年春夫,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所说的错误指的是A、“四月提纲”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2、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军事胜利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C、引起农民的不满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3、有人认为(1921年)苏俄发生的“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引发这场斗争的是()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强化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4、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5、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H重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l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进入中国,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A、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18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6、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①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②允许农民有条件出租土地③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④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7、“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8、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9、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其中“道路已经指明”的含义是()A、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去战胜敌人B、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