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带领幼儿感受散文中的美-----------冀桂梅散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孩子理解、感受散文中的意境美,那么,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如何带领幼儿感受散文中的美呢?如何引导幼儿感受、理解进而表现文学作品的美呢?这也是我在散文教学中觉得最困惑的地方。《纲要》提出了要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活动来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美的思想。通过实践,我认为通过环境的创设、开放的教学、自主的表现来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效果是明显的。在散文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散文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幼儿,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散文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散文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散文教学,是值得我们老师探讨的。围绕纲要精神,在教学中我是尝试这样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美的:一、反复聆听,构思美。“在语言学习中,儿童可能只听到他所知道的一切,而不是他所实际听着的一切”。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只听一两次就能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我反复让幼儿聆听,初步构思作品中的美,每一次都一点点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握作品的各个细节,并获得审美、情感体验。二、声情并茂范读,演绎美。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幼儿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美是要靠老师表现出来的,作品能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朗诵很重要。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幼儿对散文诗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情感,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感染孩子,让孩子来学习。因为成人范读时,会通过语调、节奏以及表情、动作等,对作品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演释,使幼儿借助多种感官感知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体验作品中的美,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散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和引导幼儿去欣赏、创造散文美的过程。孩子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语言的美,体验作品美的内涵的。因此教师与文学作品相衬的语态、语调、语气都直接影响孩子对作品美的感受。“每一个相同的故事会因阅读声音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幅相同的画面会因眼睛观察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上语言活动的时候我针对不同的体裁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去演绎作品中的美。三、有效提问,理解美。教师的提问具有引起注意、组织回忆、活跃思维、鼓励探索、表达、表现的作用。每篇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不同的美,散文中的美孩子不容易理解、掌握,在倾听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老师的有效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内容、所蕴含的美。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中心思想。每一节语言活动都离不开提问,但提问一定要围绕作品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提问。因此,我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来鼓励幼儿积极地交流理解作品的美。四、创设语言环境,感受美。环境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纲要》中也特别提出要为幼儿创设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环境。散文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抒情优美的氛围,语言的优美也能使得整个活动都洋溢着一股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到散文中的情感。因此,我积极挖掘环境的影响作用,为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创设相宜的活动环境,以通过其对幼儿多感官的作用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中美的感受。五、创编,展示美。留下空间,让幼儿展翅飞翔。在教学的舞台上孩子是主角,在文学活动的学习中,孩子更多的应是主动参与感受和表达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孩子已经能构思、演绎理解、感受了作品的美之后,接着我就让幼儿释放、展示、表现自己的美了。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散文活动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倡导散文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对幼儿现在乃至将来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抓住契机让孩子在文学美的熏陶下不断成长!另外,在散文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跟读也是理解、学习作品的有效手段,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