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山东省2011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重点提示-新人教版必修3VIP免费

山东省2011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重点提示-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1/6
山东省2011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重点提示-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6
山东省2011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重点提示-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3/6
山东省2011届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高考重点提示注◆◆◆◆◆为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重要程度为最高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重点)◆◆◆◆◆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专心爱心用心1大贡献。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重点)◆◆◆◆(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重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点)(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专心爱心用心2(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东省2011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重点提示-新人教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