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一座桥,这座桥便是成长的桥。它是父母用自己的青春为子女搭起的一座生命之桥,是用希望和奉献搭起的一座通往成功和幸福之路的桥。傅雷和他的夫人便为他们的儿子搭起了这样一座在桥。一本《傅雷家书》,摘编了1950年至1966年间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0多封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在信中,父子俩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并且不断地以一个长者的人生体验、艺术心得与生活智慧作为孩子的明灯,随处可见一个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处处闪耀着深刻隽语。贯穿全书的情意就是要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一本厚厚《傅雷家书》,一段深深父子情!傅雷1、熟悉课文,正音:庸碌谀词扶掖枘凿相契廓然无累涕泗横流羲皇上人灰烬yōngyúyèruìzáoqìkuòtìsìxīxījìn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人。20年代初在徐汇公学读书时,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曾多次参加学潮。1927年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回国后,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翻译态度严谨,文笔传神。“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和妻子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他一生译著丰富,著名的有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名人传》等34部。傅聪世界著名钢琴家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认为是华人最伟大的钢琴家、中国钢琴诗人曾被《时代周刊》赞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用意?写于儿子消沉时——劝慰儿子勇敢地坦然地面对感情的创伤。写于儿子成功时——告诫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读文识人——走近傅雷(1)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无微不至的父亲(2)一个真挚的朋友,一个心灵相通的知音(3)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学识渊博的才子(4)一个爱国的赤子,一个胸怀天下的男儿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1963年7月22日,他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1985年5月27日,我在上海采访傅聪时,他说,他的父亲傅雷最喜欢这两句诗,作为座右铭。他的父亲的特点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总结:傅雷用他的慈父心关怀着儿子,又用他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熏陶着儿子,傅聪终成大器!抓住文眼,领悟主旨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期望儿子最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胜不骄,败不馁如何理解文中的?如何理解文中的?“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坚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用“坚强”一词再来概括两封信的内容。当遇到挫折时要坚强面对;当迎来成功时,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当一名艺术家,要不怕孤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坚强的最高境界。黑塞:德国大作家,194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年岁上,与傅聪属于两代人,黑塞83岁那年偶然在电台里听到傅聪演奏的肖邦音乐,黑塞突然感到冥冥中上帝为他安排了一个奇遇——他等待了一辈子的钢琴家从天而降了!他激动不已,当即写了一封《致一位音乐家的公开信》印了一百多份,分发给欧洲各界的朋友。他说“一个叫傅聪的中国钢琴家,他把肖邦弹活了!”傅聪是“真正的肖邦”!点拨:尽管他们属于两代人,尽管他们相隔万里,但傅聪用音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黑塞就是通过这个世界了解了他,成为他的知音。傅聪用音乐创造了他心灵的朋友。明确:赤子在现实中可能境遇不佳,身边的世界也许让他孤独,但正是在这孤独中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普天下的赤子都将通过这了解他,成为他的知音与朋友,因为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的,是永存的。心灵的朋友不仅在当代,后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