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创新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研究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现状分析农村消费水平逐步增长,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我国农村消费水平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解放初期至1978年,这一阶段农村消费水平较低,由于物质条件奇缺,人们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二是1979-2000年,农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农村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三是2001年至今,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化,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加,农民消费水平增长很快。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1803元,而在20XX年高达10955元,年均实际增长8.6%。同一时期,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350元,至20XX年时为24445元,年均实际增长7.4%;在绝对数值上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然而,从年度增长速度上看看,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速度要高于城镇居民增长速度1.2%,说明农村消费增长潜力巨大。从数据上来看,20XX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6%,比1978年的57.5%下降了28.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2%,比1978年的67.7%下降了36.5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于消费能力受到收入限制,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农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因为收入受限,物资紧缺,农村实行集体制经济,农村个人可支配的收入有限,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有限,主要集中在数量有限的衣食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收入得到明显提高,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农村有了一定的积累,能够提供消费的资金较多,比较明显的改善是自行车、手表、电视机等产品进入农村任舒(安阳学院河南安阳455000)基金项目:XX省教育厅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8b79000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南“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家庭,其后,随着农村收入的增长,农村家庭对空调、摩手车、小汽车、电话手第1页共9页机等通讯及家电产品追求增加,这些产品在农村普及并不断更新换代。数据显示,20XX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35部,计算机80.8台,家用汽车37.5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46部,计算机29.2台,家用汽车19.3辆。20XX年至20XX年农村消费支出情况分别为7485元、8383元、9223元、10130元、10955元,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具体如表1所示。然而,由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农村消费能力受限,与城镇相比,消费结构仍然存在差别。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明细结构上也有不同,以20XX年为例,农村居民消费构成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食品、居住、交通通信消费,分别为3415元、2354元、1509元,占比分别为31.17%、21.49%、13.77%;其次是教育和医疗,分别为1171元、1059元,占比分别为10.69%、9.67%。随着农村消费水平增长,农村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食品消费支出逐步下降,农村居住消费逐步增加,表明农村居住环境正在改善,此外,交通通信消费和教育、医疗消费支出增长,表明农村居民交通环境得到改善,加大了教育和医疗投入,希望获取更好的生活保障。农村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由于各项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首先,农村购买服务的条件得到改善,便利于农村居民就近消费。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一部分大卖场进入农村集市或者主要居住区,与农村消费市场更加接近,促进了农村消费的便利化。同时,农村本土居民在各乡村设置便利店,包括部分乡村设置了村镇银行服务网点,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开展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活动,方便了农村居民的购买活动。此外,部分医疗单位定期开展医疗服务下乡活动,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就地就诊。但在教育消费方面农村居民开支成本增加,由于城镇化和农村居民环境改善出现农村人口流失,农村小学数量缩小趋向集中,中学一般以乡镇为主设置一到两所,高中大多集中在县级XX县区,农村在基础教育方面投入增加,以及农村子女进入高等学校的增多,因此教育投入相应增加。其次,农村外出消费的机会增加。由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