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因素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客观条件是导致产生不同心理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笔者在了解情绪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科学评价、运用放松表象等,是调节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关键词】情绪调节体育课教学引言: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中,心理健康被列为主要内容。体育课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它不仅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更重要的是受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影响,这就增加了体育课教学的难度。所以如何调节教师和学生情绪,提高教学效果,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积极的情绪;当得不到满足时便产生消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同样具有情绪的两极性,如快乐与忧愁、兴奋与烦闷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情绪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情绪则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使体育教学与学习事倍功半。情绪实际上是一种能量或动机,情绪的动机作用可概括为:激活和诱发行为;维持并结束行为;调整行为并决定行为是否继续发展;组织行为并决定神经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应进行调解与控制以发挥其最佳水平。这正如心理学家赫布提出的情绪唤醒水平与操作理论,他说两者是呈“∩”字形的关系,只有当情绪唤醒水平处于一定的程度操作效率才达到最高,学习的动机与能量最高,行为表现最积极。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师自身的调节和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学生情绪进行调节,有意识培养与激发积极情绪,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优化教学环境心理学理论认为,情绪总是带有情景性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保持学生积极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情绪创造条件。首先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其次注意美化场地器材、排除干扰,在美和静中学生愉悦身心,学习提高激情。如:利用点、线、圆美化场地;保持器材干净整洁。另外还应注意不断改变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最后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班集体,这是保持与发展学生积极情绪的土壤。在活动中,有很多目标需要他们相互协助才能完成,如: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游戏瞎子背瘸子等。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中长期熏陶,潜移默化,愉悦身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学习的潜能。2.建立师生交互的平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一节课光靠教师是不能完成的,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建立师生交互的平台,对体育教学活动有积极的意义。2.1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稍不满意就大发脾气,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在心理上增加恐惧感。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改变“台上一呼,台下百诺”的观念。罗森塔尔效应指出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会很自然地影响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对他寄予的厚望,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师,表现为更努力学习,更要求进步。而另一些学生,因教师对他不抱太大的希望,并从教师的行为中意识到教师偏心,便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学呈恶心性循环,效果就更糟。因此体育教师的师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前提和基础。2.2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人往往表现为害怕失败,放弃努力,或者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应付,或者一意独行,继续朝错误的方向发展,产生消极情绪。苏霍姆林斯基把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说成是教育的核心。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学生的自尊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尊重学生的意见,切忌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如体育课多进行一些小个子有优势的体育比赛。课中注意扩大视野范围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