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德育比较与思考【摘要】在市场经济的教育外部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中美高校德育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以期吸收借鉴美国高校德育中的精华,弥补我国高校德育的不足。【关键词】高校德育我国美国比较一、德育目标比较我国的德育目标政治化倾向比较明显,德育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xxx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所明确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而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经济发达,民众民主思想基础较深厚,阶级统治地位相对稳定,有对外输出和扩张的条件和优势。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多样化的具体表现,其德育目标可表述为:通过德育,使学生热爱美国,形成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忠诚,遵纪守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进取的美国公民。因此可以说,美国德育的目标宗旨就是培养“我是美国公民”的公民意识教育。中美两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差异点在于:美国学校德育目标是以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为基本点,整个社会并没有要求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一部分,而是强调学校德育目标与公民教育的等同性,是一种“大众型”目标;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强调个人是比社会更本质、更中心的存在,其德育目标就更强调健全人格和个人完善;它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其德育目标的政治性要求隐寓于爱国和守法之中,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和守法精神是社会政治制度在学校德育中的体现,培养遵守法律和忠于美国制度的公民是学校对社会和学生应负的责任。二、中美高校德育内容之比较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一)美国高校德育内容首先,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倡导从个体立场看人生,看人际关系,看道德准则,突出个体的自立,这是因为美国高校德育指导思想是服从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理想,其目的是鼓励个人自立、竞争,使人走出依赖性,发展独立性。其次,德育内容很少有抽象和纯理论的概念,德育内容倾向于面向现实生活,重视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紧密联系,德育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而进行。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择业和交友等实际过程中,凸现道德、心理综合化的健全人格教育,具有素质教育的倾向。再次,德育内容的层次分明,尤其重视历史教育。如小学讲历史故事,中学阶段讲历史事件,大学阶段讲历史理论。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是符合教育对象的认识规律的,效果较好。(二)我国高校德育内容首先,德育内容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相结合,因此我国高校德育内容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强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倡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从集体主义道德观看人生和行为准则,突出群体意识和民族意识,只有团结合作才有国家和个人的兴旺发达。其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居于核心地位,马列主义理论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同爱党教育联系在一起,其中历史教育以中国革命史教育为主,中国文明史、文化史方面的教育比较少;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以人生观教育为主,道德品质教育尤其是基础文明教育、社会文明教育比较薄弱。再次,德育内容具有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比较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强调原理、概念的灌输,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内容十分的详尽全面。三、中美高校德育方法和途径比较我国学校德育的课外途径主要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科技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军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把军训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防观念、提高纪律意识的重要方式。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