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贯彻落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电视会议典型材料按照市政府部署安排和孙晓刚常务副市长批示要求,目前我局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xx市贯彻落实意见。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市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超前谋划,建立稳定经济可持续的城市供排水体系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行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其设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按照系统性和规模化发展目标统筹谋划策划与规划,按照行业协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做好策划、规划、建设、管理与运营,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一是优化城市供水系统布局与行业发展。调研编制了《xx市城市供水与管理状况及发展战略》,围绕实现“名泉常年喷涌良好、市民饮用优质地下水、降低制水供水成本、城市供水安全运行”四个目标,提出了地表水转换地下水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利用xx市得天独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多个强渗漏区,将市域内水库水、黄河水、南水北调长江水、喷涌后泉水及济南周边可利用水等资源,借助大地土层高质量过滤与渗透功能转化为优质地下水,经多点采集用于居民生活。二是统筹XX县区污水治理。调研编制了《XX县区污水综合治理战略与推进措施》,研究确定了变过去污水直排河道为截污并网,以及分系统治理与上游优先、污水集中与分散处理并重、优先完善与改造既有分散处理设施、统一建设与运营管理等原则,把河道整治与道路建设改造、污水系统完善、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雨洪水利用、地表水转换地下水、节水保泉及河道生态景观建设等统筹研究、综合分析,以解决污水治理为龙头,同步解决雨污合流、重复处理、设施闲置、管网不完善、处理费较高、生态环境未改善等六大问题,提高综合效益。三是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行业改革。近年来,通过tot、bot、bt等特许经营方式融资11.5亿元,新(扩)建污水处理设施5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4万吨/日,有效破解了资金不足制约发展第1页共3页难题。强化污水处理绩效考核,规范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截止目前,全市年处理污水约3亿吨、污水处理率达94%以上,全国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季度考核均居前列。二、建管并重,完善全方位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始终把确保饮用水安全作为城市供水安全的重中之重,以贯彻落实全省城市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多措并举,全面构建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大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十一五”以来,在省厅的组织协调下,我市牵头实施了国家水专项“黄河项目”,研究建立了适于引黄水库水质特点的设施改造和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实施了鹊华、玉清两大地表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出厂水水质多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依托目前正在实施的“十二五”水专项课题,构建了面向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的水专项成果推广平台,研究实施对全部城市地表水厂进行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建立东部XX县区和西客站片区两个管网水质达标示范区,惠及人口100万人。统筹实施低压片区改造、加压站等设施建设,累计完成低压片区升级改造100余处,一户一表改造70万户。建有5处地表水源地,6处地下水源地,25座供水加压站和3000余公里供水管道,已形成多水源互补的调配格局。统筹考虑城市供水及水生态补源等需求,目前正加强解决东部XX县区水源问题的规划策划、研究与实施,以进一步优化水源地布局,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用水需求。二是强化供水安全监测监管。通过实施水专项“预警监控”示范建设项目,优化建立了城市供水水质督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完善了“企业自检、行业监测、政府督察和公众参与”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体系。供排水监测中心充分发挥省市两级供排水监测机构职能,建成集在线预警监控、实验室检测和流动监测三位一体的水质监测体系,具备4大类16种产品249项监测能力。建成省市两级饮用水水质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中心和数字化监控系统,该系统在我市布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点49个,可实现XX县区全部水源地、水厂、关键供水管网点及部分二次供水在线水质监测。配备2台多功能水质流动监测车,具备50余项参数应急监测及现场试验能力。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