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二、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3、能计算多个有理数相乘。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教学难点是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甲乙两个水库,甲水库的水每天升高3米,乙水库的水每天降低3米,如果用正数表示升高,用负数表示降低。问:4天后甲、乙两个水库的水各升高了多少米?通过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法》。(二)、探究新知问: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了?通过学生回答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探究一:你能根据上述经验完成下列计算吗?试一试!(-3)×4=-12(-3)×3=(-3)×2=(-3)×1=(-3)×0=问:上述计算有怎样的规律?(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探究二:根据探究一的经验猜一猜下列式子的结果。(-3)×(-1)=(-3)×(-2)=(-3)×(-3)=(-3)×(-4)=问:观察探究一、探究二的算式,你能找到有理数相乘的规律吗?学生总结、归纳,教师点播、指引。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活动1:1、让学生出两个算式,板演解答过程。2、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出题计算,初步熟悉运算法则。(三)、巩固练习1、计算6×(-4)=(-8)×(-1)=(-0.5)×=(-3)×(-)=教师说明:在最后一个运算中我们得到了(-3)×(-)=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活动二:开火车——选一组学生,前一位学生说数,后一位学生说倒数。教师点评补充。2、思考(1)、(-4)×6×(-2)(2)、(-1)×(-0.5)×(-6)问:多个数相乘有怎样的规律?(四)、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51页习题第一题选做5道。1334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