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眼光看问题西藏拉萨市第八中学张凤梅曾经有这样一篇文章或者故事——《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著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我苦恼着,任蜗牛往前爬,自己坐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声和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突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着我去散步!当你读到它的时候,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想不同的人,想到的都可能不一样。那么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想到的会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学困生。我们当老师的,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评价我们的学困生:埋怨他们不但学习不好,而且纪律也不好;埋怨他们不但拖了班级平均分的后腿,而且还一点羞耻感都没有;埋怨他们不但基础差,而且还不认真学习;埋怨他们不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没有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在“恨铁不成钢”的良好动机下,就对学困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但是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改进。因为他们进步得太慢了,和老师的步伐还相距甚远。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可能是真的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来追赶和尽量到达老师要求的速度。尽管这样,我们当老师的看不到。所以,有的老师经常抱怨是上帝对他的不公,为什么偏偏最不听话、成绩最差的学生就在我的班上呢?读了这个故事,我就想到,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认真去研究他们呢?让他们成为自己走上名师、教育家发展道路上鲜活的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教材不是更好吗?如果我们抱着研究的心态对待学困生,就一定能像“我”一样闻到花香。那时你定会觉得,原来不是上帝叫学困生拖你教学的后腿,拉你评优的后腿,而是学困生在陪伴你走到成功的彼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