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介绍紫沙壶师出示紫沙壶:这是陶都宜兴产的紫沙壶,它是一个陶制品。2.发现生活中的陶制品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陶制品?(出示大屏幕: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陶制品)生:补充3.陶器的制作陶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几名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关于陶器制作方法的资料)4.师小结:在今天,因为有先人不断积累的经验,所以陶器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想到制作陶器的呢?二、探讨陶器的产生1.猜测古人是怎么想出制作陶器的方法的?(学生大胆的想象、猜测,师作适当的点评。)2.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人类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陶器,人类社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三、认识陶器(一)认识陶瓶1.(出示大屏幕):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不同时期具有典型特点的陶器。这是一个距今六千年的陶瓶,猜一猜:陶瓶是做什么用的?瓶上两个环为什么在中间,可能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陶瓶下边尖呢?2.小组长组织学生组内讨论。3.小组代表综合汇报本组意见。4.师小结:真是一些会思考的孩子,从一个尖底陶瓶身上看到了这么多的信息。(二)认识猪纹钵和唐三彩1.你还能从书上另外两个陶器身上看出什么信息?你能据此想象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吗?2.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在班内交流。(唐代的骆驼载乐俑:骆驼是唐代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胡乐器是唐代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最典型的胡乐器是琵琶,是当年盛行的写作照。)3.师小结激情:陶器不仅实用,而且记录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反映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更是人类祖先们智慧的象征,难怪用“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为这个版块命名。什么叫“创造性发明”?4.生汇报发言后师质疑:假如让你对发明创造陶器的古人类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5.抽生发表自己的感言。6.师总结过渡:人类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制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和美学价值。我这个紫沙壶(出示紫沙壶)产自我国江苏的宜兴,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自由读读P45框里的话。7.拓展了解。对于陶都宜兴你还了解什么?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关于陶都宜兴的资料。四、欣赏瓷器,了解瓷器1.(出示大屏幕):师生共同欣赏,比较各时期不同的瓷器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展示收集的瓷器图片或生活中的瓷器用品等,并谈谈自己对本件瓷器的感受,交流中引导探讨为什么瓷器会受到人们的青睐。3.师质疑:我们平常总习惯说陶瓷,陶和瓷一样吗?4.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从作胎原料、不同胎色、釉的种类、烧成的温度、总气孔率、吸水率、产生的年代、发明创造者等方面介绍。五、文化的使者1.课前布置同学们查了瓷器的英文名称,查到了吗?瓷器用英语怎么讲?2.生汇报,师板书“CHINA”,师质疑:“CHINA”不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吗?3.生自由发言作解释。4.师小结:原来如此。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后来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由此可见,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怪不得称瓷器为文化的使者!5.重走“陶瓷路”。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带去中国的陶瓷和丝绸与沿途各国交换,开辟了中国的“陶瓷路”。(1)(出示大屏幕:地图),找找中国的瓷器曾远销到哪些国家和地区。(2)讲讲瓷器远销异国的故事。(3)齐读教材P47下面的话。(4)师小结激情:中国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就创造出了原始瓷器,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我国的陶瓷技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其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