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会查无字词典1、教材解读、处理《学会查“无字词典”》写爸爸在带领聪聪旅游中,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山水中,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让聪聪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中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去领悟,从而认识到世界就是一本硕大的“无字词典”。全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爸爸带聪聪去旅游;第二部分写在旅游途中学会查“无字词典”。在爸爸的引导下,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认识就变得活生生了,对“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境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本文的学习,让人们明白了“无字词典”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自然,我们除了查字典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文章有情有景,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是苏教版实验教材作出的又一有益探索。作者、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方法,确立常查“无字词典”、联系生活实际学语文的意识,及时地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另外课文在写作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骄阳似火”是爸爸引导聪聪观察大自然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而“惊涛拍岸”则是由眼前的情景而想到了这个词语。这也是学生对于词语的学习必须掌握的两个方面--理解和运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起注意的。还有一点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情趣,情境交融,又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抓住文中人物的对话指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甚至于可以是表演,让学生入情入境。抓住以上两点来实现这篇课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2、基础知识提示“似”是多音字。在文中出现了两处,分别是“骄阳似火”是平舌音,而“像背书似的说”中读翘舌音。而且只有在“似的”中读翘舌音,其它情况下都是平舌音。“假”也是多音字,培养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义项的方法去确定词句中字的读音并慢慢养成这个习惯。“聪”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就是聪明的学生了,必须耳到,眼到,口到,心到,缺一不可。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更形象的记忆,而且也得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预习作业:1、读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3、预习课后第四题。4、带暑期出游照片。3、朗读提示这是一次在旅途中发生的事,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以及自己出游的经历,学生不难确定本文的朗读基调—欢快。这篇课文表达的方式是人物的对话,“言为心声”这就增加了这篇课文的朗读难度。“我知道,就是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聪聪像背书似的说。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背书的情况(很熟,很流利,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想想这几个字背后你读懂的是什么?此时聪聪可能是一种什么想法(认为很简单,以为自己会了不以为然,漫不经心,)在理解人物当时心情的情况下再去读这段话。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这是爸爸教育聪聪的话,学生也知道这话有深刻的道理,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将自己的的理解读出来,因为可能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历。而指导读书最好的方式就是范读,所以在这里老师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去指导学生朗读。而对于海边景色的描写则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去展开想象,指导学生读着“惊涛拍岸”的场景。4、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点、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2、生交流照片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二、初读感知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情况检查:多音字:假、似翘舌音:释理解:意味深长(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想一想这三部分分别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