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出身于一个世守儒业的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明,苦学文。青年时期因战乱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时期生活特点诗歌特点前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后期(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生平与诗作解题1、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引:例P39李贺《李凭箜篌引》)2、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千古绝唱。检查预习①①下列词语中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A、商、商贾贾(jiǎ)(jiǎ)六六幺幺((yāoyāo))钿钿((diàndiàn)头)头虾虾((hháá)蟆)蟆BB、转、转徙徙(xǐ)(xǐ)衣衣裳裳(shang)(shang)红红绡绡(xiào)(xiào)管管弦弦((xiáxiánn))CC、、恬恬然然(tián)(tián)迁迁谪谪(zhé)(zhé)呕哑呕哑(ōuyā)(ōuyā)铁铁骑骑(qí)(qí)DD、、湓湓(pén)(pén)浦口琵浦口琵琶琶(pá)(pá)嘲哳嘲哳((zhāozhāzhāozhā)幽)幽咽咽(yè)(yè)DDDD商商贾贾(gǔ)(gǔ)衣衣裳裳(chán(cháng)g)红红绡绡(xiāo)(xiāo)铁铁骑骑(jì)(jì)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高山流水遇知音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和。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的感情基调。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凄切检查预习②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明年明年秋使秋使快快弹数曲弹数曲因为因为长句长句凡凡六百一十六言六百一十六言铁骑铁骑突出突出刀枪鸣刀枪鸣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衣裳起敛容暮去朝来暮去朝来颜色颜色故故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嫁作商人妇如听仙乐耳如听仙乐耳暂暂明凄凄不似明凄凄不似向前向前声声(第二年)(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