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党群关系构建〔摘要〕社会转型期是社会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社会运行机制深刻转变、人们价值观念再度定位以及社会心理重大调适的时期、我党必须根据转型期的特点,重新审视党群关系,正确分析影响党群关系和谐的因素,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使党群关系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和谐,党群关系,重要因素,着力点党群关系是政党与群众之间互动的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必须客观审视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好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选准着力点,促进党群关系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一、对社会转型期党群关系的重新审视中国当前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带来了社会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刻转变、人们价值观念的再度定位、社会心理的重大调适、同时,它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并存在着多种发展趋势的特殊时期、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执政党联系群众的传统方式提出挑战、(一)公民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考验、公民社会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经济社会生活、市场经济是公民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催生出公民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要求、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社会在我国是弱小的,甚至是缺位的、公民社会的弱小使得公民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处于弱势,这样就助长了以党代政,党包揽一切,政党国家化、行政化,权力失去监督等现象普遍发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对党传统的执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带来挑战、也就是说,在国家与社会完全合一的情况下,执政党可以通过行政权力来影响群众,但在国家与社会出现分离的情况下,执政第1页共6页党则更多地要通过自己的政策、自己的服务来影响群众,非权力因素将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对于党的执政方式、社会治理模式都是考验,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出现社会对抗国家的局面、(二)非政府组织的增多对政党传统权威的消解与考验、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成为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组织整合、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以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作用已经显露出来,而政党不再是唯一的沟通渠道、在以往执政党是主要沟通渠道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执政党、而在有了非政府组织这样的沟通渠道以后,个人和团体就会作出不同的选择,执政党便面临不被选择的可能、这意味着政党传统权威开始被消解、因此,执政党如何对待非政府组织,是当今时代政党政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政党如何在公民社会的条件下科学执政,从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要探索的首要问题、(三)社会成员利益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党的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考验、意识形态是政党用来引导社会,凝聚人心,增加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具、在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的思想极为活跃,他们开始以独立思考和理性眼光评判社会经济政治现实,而不再盲目追求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主流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思想的影响正在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削弱了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而合法性的削弱则意味着公众对政党的疏离、因此,执政党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团结和凝聚人心,也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四)传统“政治资源”、“政治优势”的流失对党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方式的考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是政党的基本功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优势、思想宣传工作曾是我们革命战争年代的“生命线”,在建设时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社会转型期,群众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受教育程度都有重大不同的背景下,这一传统的“政治资源”、“政治优势”却正在逐渐地流失、能否寻找到新的方式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对党是一种考验、同时,在新的形势下,群第2页共6页众不应是被动的被代表者,而是政治生活的实际参与者、能否以制度化的路子联系党群关系,形成新型的互动的党群关系,对党也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