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韩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二、教学内容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四、教学方式及媒体1.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法。2.媒体运用:多媒体播放设备、投影片(PPT)。五、教材知识结构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校园微旅行──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是否曾经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欣赏过我们美丽的校园呢?设问:学校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内容作为校园文化的展示呢?过渡:校园文化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缩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生展示:学生介绍66中校园文化。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提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导入正题。马年来说马──独树一帜环节一:现代绘画──奔马图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图片当中的绘画艺术,是一幅奔跑的马。刚好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对马有特殊的情感。设问:同学们知道中国哪位画家画马最著名吗?展示徐悲鸿的《奔马图》设问:大家说说这幅画好在哪儿?出示《奔马图》的创作背景结论:画家在画中抒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展现了画家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这是近现代画家的优秀艺术作品。从古至今以马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我们再看看古人的艺术作品。环节二:东汉青铜──铜奔马提问:你们知道马的奔跑速度是多少么?展示:马踏飞燕──铜奔马艺术造诣:马昂首嘶鸣,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表现了骏马凌空飞(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答案:1000米每分钟。引发学习兴趣,从现代到古代,感受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独树一帜。从马踏飞燕的设计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创作水平和古代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冶炼铸造业:东汉时期距今大约有两千年了,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冶炼铸造业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在世界上领先的技术水平。力学研究:同时作为艺术工艺品来说当时在力学的计算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环节三:唐朝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过渡:除了艺术作品,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以马为题材的,我们以唐诗为例。结论:古人仅用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一幅大漠风光,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唐诗所体现的中华文化中的文学作品那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古人借物抒情,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丰富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考总结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作用。科技水平技艺高超。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处处是科技──独领风骚环节四:小筷子,大智慧;都江堰,大工程过渡: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体现在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上。你能列举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哪些瞩目的成就吗?设问:其实古代科技沿用至今的也非常多,如筷子。筷子蕴含什么科学技术呢?设问:古代人不懂物理,那他们怎么是怎么发明筷子的呢?结论:筷子是实践的产物,体现了古代科技实用性的特点。过渡:小筷子大智慧。我们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