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312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必修一选修一选修四1、春秋时期的形势1、春秋时期的形势王室衰微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诸侯的争霸和改革为了扩大税源,增加收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辅佐,进行改革。管仲首先从经济入手,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齐桓公与管仲齐桓公与管仲管仲改革管仲改革2、战国时期的形势2、战国时期的形势人物人物内容内容成效成效魏魏文文侯侯变变法法李李悝悝政政治治提出“选贤任能,赏罚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革旧的世卿分明”,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世禄制度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特权旧贵族特权经经济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废沟洫”,铲除井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田的疆界法法律律强调法治作用,制定《强调法治作用,制定《法经》法经》我国第一部法典;我国第一部法典;维护秩序,稳定政局维护秩序,稳定政局吴吴起起军军事事创建强大军队“武卒”创建强大军队“武卒”,,使“秦兵不敢东向”使“秦兵不敢东向”影影响响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魏国迅速崛起;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3、秦国的商鞅变法3、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1)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2)诸子百家之中也没有一个是秦国人;(3)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因而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商鞅就在这时来到秦国。(1)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2)诸子百家之中也没有一个是秦国人;(3)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因而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商鞅就在这时来到秦国。3、秦国的商鞅变法3、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主要的变法措施((1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22)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实行什伍连坐制度((33)废除井田)废除井田((44)奖励耕织)奖励耕织((55)建立县制)建立县制((66)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77)加强思想控制)加强思想控制3、秦国的商鞅变法3、秦国的商鞅变法变法的背景和变法的开始主要的变法措施变法的成效和结局商鞅变法不但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商鞅变法不但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它推进了秦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它推进了秦国社会发展,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国社会发展,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秦灭六国4、秦灭六国(1)秦王赢政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2)赢政锐意进取,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A\让郑国修郑国渠;B\重用李斯等客卿(3)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招募各国精英A\重用并虚怀待尉缭;B\重视韩非;C\勇于认错,信任王翦公元前221年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312复习范围复习范围必修二1、农业生产的发展1、农业生产的发展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3)私有制确立过程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秦国:商秧变法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2)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1)井田制春秋时期走向崩溃1、农业生产的发展1、农业生产的发展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都江堰(四川成都)1、农业生产的发展1、农业生产的发展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水利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特点①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②分工简单——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优点①比较稳定②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弊端①比...